眼界
我一直很習慣,弟子規、三字經能朗朗上口,東方歷史、西方文學也能無所不談,以前,我都很深信一件事,全世界的小孩,應該都會背唐詩宋詞,會樂器書法,這是多麼稀鬆平常的事,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很奇怪的是,國文課為什麼還在教那基本的唐詩結構,或是背一些三歲就能倒背如流的詩句?音樂課要從音階和每個音符的音名和唱名慢慢教?更讓我難以置信的是,大多數人還不會!真是太奇怪了,這麼簡單的東西,卻被大家講得難如登天。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自己才是特別,大家的童年,是在電動遊戲、追逐玩耍中度過的,而不是作文書法,也不是音符數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學一年級時,流行的楓之谷和三年級流行的槍戰遊戲,當同學們不假思索的講出那些專有的遊戲術語時,我佩服不已,我覺得那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而且是我不容易學會的,話說回來,我根本像是個關在高塔裡的「長髮王子」。
但是現在,我明白,自己擁有天份加上努力,不管是什麼領域,我比別人花更少的時間就能理解,教天文時,我能講出許許多多的課外補充,國文的文言文不須注釋也能看得懂,考歷史時,甚至還能在題目旁寫時間流程,加上繪畫、作文、書法都是一等一的層級,換個場景,來到體育場,籃球也是所向披靡,自然而然的,有了受人尊敬的成績,人緣也就好,因此,朋友問我怎麼得到別人的認同,我會告訴他,你不需要為了世界去改變自己,你只需要試著微笑看看世界。
我覺得,眼界非常重要,我大可和一般人一樣,從小只為玩而活,但如果如此,我現在就只是一般人,一次一次的成功不是偶然,我早就比別人爬得更高了,我常告訴自己,在你想著打電動時,隔壁桌的同學想著段考測驗,在你想著賴床的時候,台灣有無數的人在背單字趕公車,在你想著要看娛樂節目時,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探索人類的未來?出生的高低不能成為限制你成敗的鎖,成功與否操之在己,姑且不談天分,當你能從小意識到自己該做什麼,並且去做,你就已經贏了,苦苦追趕的成果有限,不會比那從小崇高的眼界更強、更傑出。
媽媽常常告訴我,或許這樣的日子會很辛苦,但是會很充實,眼前的快樂只是短暫,當你以後功成名就,你會欣慰還好當時有努力過。
我不會說不公平,因為將來我要走更好的路,看更遠,而不侷限於此。你能知道柯伊伯帶有哪些星系嗎?你知道歐特雲外面還有什麼?這些領域,是許多人窮極一生去探索的,這些人會是傑出的科學家,這些領域,卻也可能是許多人一生都沒聽過的。不要抱持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如果你沒辦法用那高人一等的眼界看世界,而只是一再的讓生命得過且過,你永遠都只是海水的泡沫,而不是閃耀的浪花,你將跟一大群和你一樣的井底之蛙埋沒在枯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