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心得報告—「被討厭的勇氣」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門高中/陳語彤。
點閱率:758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其的意義來決定。」此書,帶給我很大的體悟,原來自己,早已習慣了顧慮他人的眼光、在意大眾的想法,照著社會上所定義為「好」的道路走,隱藏了自己內心所想追求的軌道;但這或許也是很多人共同的通病,而這背後的原因,皆是因為,我們都缺乏了一份勇氣、缺乏了一份真實面對自我內心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我想,這足以解釋大眾所共同擁有的通病和習性,人們總是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挫,害怕被討厭、不喜歡甚至遭受排擠、霸凌;所謂,「人際關係的相處之道」,這門令許多人感到頭痛的課題,正困擾著各個年齡層的多數大眾。
人類身上,有幾大要害,惰性、貪心、不滿足,都造成了內心的自卑或是自私,進而造成社會上的亂象;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改革,交友軟體多得不勝枚舉,人們透過通訊設備就能與朋友訊息聯繫,甚至在網路上交結「網友」,雖然發達的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似乎也逐漸少了份真誠及依賴;或許,我們應該減少對網路的依賴,用更多的時間接觸這個世界。
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一個人會去討厭另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人很自私、為所欲為,抑或是這個人無法融入於眾人的認同……,我想過許多種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下、為了什麼樣的原因,一個人會去討厭另一個人、不喜歡另一個人;後來,在書中,我瞭解了每個人都擁有一顆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內心,無論是自私或是為所欲為,都是因為追逐自由過度,而造成他人的不方便、不順眼、不喜歡,進而在人際關係中受挫、被討厭;當然,「自由」只不過是此些惡習中微不足道的催化劑,並不是造成的主因;我認為,內心中這股嚮往自由的心,能夠帶領我們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擁有自己所認為好的一切事物,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大眾化後所定義為正確的方向,只要在不侵犯他人權利之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思想上、個體上的絕對自由,不應帶有偏見或是以個人主觀的心態去定義他人的不是。
作者的觀點,讓我重新思考了很多事情,也調適了自己待人處世的心態;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更多的去發掘旁人的長處,而不是帶有偏見,並且從他人的長處中學習,也應該適時的聆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追築自己的夢想,在這短暫的人生裡,為自己留下各式各樣不同的色彩,將來的某一天,終將老去;回想起,都會是一次次甜美的記憶;我期許,在未來的自己,能夠為世界帶來一些不同的色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