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與終點
接力賽中,第一棒的同學從起點開始奔跑,到達了自己的終點後,接棒給了第二棒的同學,此時,第一棒的終點正是第二棒的起點,這樣不斷的循環下去,每個人的終點都是下一個人的起點,直到最後一棒的同學出發,他奔向的,是一個團隊的終點。接力賽本身,有起點也有終點,而接力賽中的每一個棒次,也都有自己的起點和終點,而我們的人生,就好比一場接力賽,出生與死亡是人生的起點與終點,但在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經歷中,也有著無數的起點與終點,每一個終點代表的並非結束,而是另一個事件的起點,到達每個階段的終點後,我們要做的絕不是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朝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既然如此,又為何要有一個接著一個的起點和終點呢?為何不從起點直接邁向終點?其實,我們也可以一個人跑完整個接力賽的距離,但接力賽的目的,在於透過所有隊員的努力,減少花費的時間與力氣,每一個棒次的交替,都會回到一個體力充沛的狀態,每一個棒子遞交出去的瞬間,都是一次全新的出發;在人生中,我們也可以逕直朝向最終的目標前進,但如此一來,便少了休息及調劑,在一條看不見終點的道路上,壓力、煩惱、不確定性總會壓的人喘不過氣,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在求學階段時並未從頭直接讀到尾,而是分成了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幾個階段,而在每個階段裡都有屬於它們的起點與終點,每個起點都是全新的開始、嶄新的生活;每個終點的到達,都是對一個人在一個階段裡的鼓勵及下一個階段的動力,這就如同我們在設定目標時都會有短期及最終的目標,因為完成每一個小目標都會帶給我們莫大的成就感,而這樣的激勵將像「充電」一樣,會促使我們更有動力、更堅定地走下去。
也因此,深諳此道的人絕不會在到達一個終點時止步,居禮夫人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與丈夫一起發現了鐳,並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到達了一個對許多人而言觸不可及的「終點」,但她並沒有因而滿足,繼續投入實驗室中,站上了新的「起點」,期望能將鐳提煉出來,經由她不懈的努力,她終於從幾噸重的工業廢渣中提煉出了一點點的鐳,並再次拿下了諾貝爾化學獎。居禮夫人達到了如此之遠的終點,還是願意繼續努力、研究,而還只達成一些小目標、到達幾個小終點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能停下我們的腳步呢?成功是對一個人在一個階段裡努力的肯定,卻並非不必再努力的許可證。
終點並不是終止,而是下一個起點,以終點為起點,我們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起點與終點,並不是完全對比的關係,而是在我們一生中會不斷循環反覆的必經之路,它們代表著我們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階段,帶給我們一次又一次重新出發、不斷向前的信心及力量,我們的人生,不就正是在起點與終點間不斷巡迴的過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