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應該擁有手機嗎?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年代,幾乎人手一支手機。幼兒園的小朋友胡攪蠻纏。家長也是一支手機就把他們打發走了。正因為如此,以至於很多人把擁有手機當成了理所當然,可是,身為一個還在學習的國中生,真的適合擁有手機嗎?
首先,如果國中生擁有手機,很容易造成成癮。根據官方統計,有三分之一沉迷社群與手機,平日玩手機的有大約八小時,假日更是高達十五個小時,這種狀況極易引發焦慮、憂鬱,特別是因網路比較、自我價值削弱或遭遇霸凌,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甚至還有一些人遭到網路霸凌而有了自殺或自殘的念頭,十分的危險。
其次,國中生假如並未擁有手機,就可以減少網路成癮的可能性,使學生更專注的學習,提高課業成績,讓家長和老師都輕鬆不少,此外,學生沒有了手機,就會想辦法找事情做,例如運動、做家事等等……避免學生變成了又懶又胖的「宅男」。
當然,國中生擁有手機也並非沒有好處,像是可以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和老師或同學交流課業問題,也可以用手機進行網路查詢、使用翻譯工具與數位字典等,快速補充課堂上未理解的部分,提升學習效率與自主性。著名的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提出:若使用得當,智能手機不僅不會有害,反而能促進青少年的學習成果與科技素養。而且如果妥善使用手機,能夠讓學生學會選擇性使用科技產品,不讓手機成為依賴。
再者,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望子成龍,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學生還會被逼瘋到想要逃學,這時便需要適當的放鬆,適當的放鬆既能夠讓學習更有效率,也能使身心健康。在寫完作業時,玩一些自己喜歡的遊戲,或者是看自己喜歡的影片,也未嘗不可。但必須要注意使用的時間,要是使用過度可能會導致成癮。
我最終的結論就是,手機就是一把雙面刃,國中生適不適合擁有手機,其實要取決於如何使用它,有些人沒有自制力,容易成癮,使用手機會對學習和身心健康造成影響。但如果是那些有自制力,懂得妥善利用科技產品的學生,那擁有手機也不是不行,這樣不僅不會造成學習成績的降低,反而能吸收更多的知識。最後希望每個跟我一樣的學生都能透過科技產品來讓生活變得更好,不讓手機成為家長和老師們心目中傷害孩子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