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多得
小學六年級時我成了樂團首席,於音樂表演的舞台上,帶領著管樂全團調音。在這份光榮的背後,有我七年的刻苦努力。
我從大班開始學鋼琴,音樂天分不算好的我,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練習時不是脫拍子、趕拍子,就是認錯音、彈錯音;演奏曲子時,聲量不是過大就是小,漸快或漸慢的掌握度也遠不及人。為了跟上大家,我從每天練十分鐘,到每天練三次,每次至少一小時。別的學齡前孩子都在吃喝拉撒睡,但我天天都在跟豆芽菜纏鬥。我不怕辛苦,我只想對得起媽媽出的學費。這樣的狀態持續到我小學三年級加入管樂團,在團裡練習單簧管不久後,我靠著音樂基礎,慢慢在新生中脫穎而出,有機會和學長學姊共同準備全國比賽。新生參加全國賽的只有兩個,我是其中之一,這無異是最大的肯定。
對別人而言,鋼琴只是一種才藝,管樂團也只是調劑生活的休閒娛樂,有學就好,有練就好,不必投入太多;但它們對我來說,不只是課餘活動,也代表了我的學習態度,我覺得我一旦學了,就要把它們學好,所以我常常自發性的練習。尤其是管樂,每次的團練和分部課,我都認真參與其中,不輕易缺席,扎實的提升基本功,努力不懈;我的穩定進步讓師長感到欣慰,師長的鼓勵也成了我持續前進的動力。後來,我的視譜能力有了質量上的大躍進,甚至具備了少數人才擁有的絕對音感,辨識音準的高低和升降半音對我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我於是得到樂團「首席」的榮耀。
學音樂是很辛苦的,剛開始的掙扎拚搏,只是個性使然,既不想落於人後,又不想半途而廢。後來慢慢學出興趣了,不論是用聽的、用唱的、用彈的還是用吹的,進步任何一點,心裡都有一股踏實感。再後來,當上樂團首席,高分通過國際鋼琴檢定,種種來自外界的肯定,給了我飽滿的成就感,這些都出乎我意料之外。但其實最棒的,是我對音樂產生了熱愛,音樂成了我的摯友。
我深刻的感受到,前面的挫折和努力都是一磚一瓦,為了後面的輝煌鋪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多做多得,是成長給我最大的饋贈。我感謝積極向上的自己,感謝生命在我一步一腳印之後,給予我龐大的回禮。有人說,多做多累、多做多錯,但我想說,多做多得,我喜歡做時間的主人,也喜歡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