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散文組)家鄉與夢想的距離(佳作)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光撒下晶瑩剔透淚珠,留下世間滄桑的足跡,滾滾紅塵,渺渺蒼生,振翅翱翔,進尋夢想,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是如此不可或缺,每個人在宇宙卻又恍如滄海一粟「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歲月暖照大地,使得我們從嗷嗷待哺到茁壯成長,在澈白、黝黑的目眸中,雖期待未來卻又帶有幾許不捨。世間上的一景一物如同白雲蒼狗,一滴滴刻正不斷蛻變,遺下歷史留下痕跡,離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而「故鄉」亦是如此。
鸕鶿點點,由遠而近點綴傍晚的晚霞,由酷寒的西伯利亞,遠翩千里,飛向溫暖自適的南方家鄉金門。這世間上無盡眾生,有多少人能在自己溫暖的家鄉完成自己畢生的夢想?如同風箏一詩:「扶搖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懸的多高呢?」人總嚮往更高更廣闊的天,想走過從黝黑的狹路步向未知、光明的路。想要在短暫的一生中完成畢生所願,不為任何險阻,縱使心勞心絀,當克服,這亦是人生中最為精采的時刻。「故鄉安置不了肉身,從此有了漂泊,有了遠方;異鄉安放不了靈魂,從此有了歸鄉,有了故鄉。那,家鄉與夢想的距離,又有多遙遠?這答案是現在的我,無從得知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夢飄向故鄉的靜好,渲染著未知不定的未來,自小熟識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短短的四句詩詞,流露出的卻是作者滿滿的鄉愁,無論碎葉、四川或朧西。「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詩人總是念著故鄉,故鄉也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依念原鄉,李白的望月思鄉;蘇軾的水調歌頭;白居易的返鄉思情。故鄉成為苦悶生活中的樂土,是創作的靈感泉源,亦是人們心中最深情的歸途,是一生記憶中最溫暖的港灣,使我們的心得到最甜美的撫慰。
洋樓上老舊時鐘的指針,日積月累、涓滴向前,從民國初年步行到了今日烈日當空的午時之後。那時我的家鄉金門,沒有壯觀聳立的高樓,沒有熱鬧繁華的街景,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但在這的每一處卻有著清雅明麗的風景;在這的每一處都流淌出一滴一滴的樸實單純,寒冷北風呼嘯滲透每一個人的肌膚內心,令每個金門人堅又強,「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烽火滿天的數十年後,不忘過去的苦難、艱辛,因為苦難後得惜福,我們留下了安詳、寧靜的現在,為這座單純靜謐的小島-「金門」。
以蓮花指敬酒,輕舉杯香氣散出,一口乾下深入喉,舒展眉、重擲杯,高粱酒前勁後甘的韻味,散發出濃厚香醇的思念。離家千里的老兵總愛這一味,撫慰寒夜思親的寂寥。人生如同一杯烈酒,先是精彩絕倫,後是平淡回甘。對於人而言,家鄉是暖陽,撫慰人們孤寂的心靈;家鄉是故友,見證每個人的成長。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人終究會回頭尋找那個最熟悉的家鄉,但歲月流轉、滄海桑田,家鄉卻回不到從前的模樣,兩極式使家鄉的距離,隨著邁進夢想而愈之遙遠,雖然看似很近,但卻早已變得遙不可及。身處異鄉的自己,家鄉在千里之外,能做的只有珍惜。
家鄉與夢想的距離,有多遙遠?這並沒有準確的解答,無論你一直安穩身處在家鄉,又或著你總在異鄉各地奔波,但這並不重要,隨著年歲的增長,這道試題終究會留下解答,「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現在的你不妨回頭望下身後走過的千山萬水,眺望那個最熟識的家鄉,累積腳力,邁向更遙遠的地方。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