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AI 南洋》AI時代的能源挑戰: 資料中心如何在數位發展與永續之間求平衡?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1,979
Google亞太區越南董事總經理Marc Woo指出,越南數位經濟在未來十年內增長11倍,AI被視為主要成長動能。(圖片來源:iStock)

Google亞太區越南董事總經理Marc Woo指出,越南數位經濟在未來十年內增長11倍,AI被視為主要成長動能。(圖片來源:iStock)

◎專欄/邱翌瑄、星燦 姜
人工智慧(AI)技術的崛起,使得全球對運算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資料中心成為支撐這場數位革命的核心基礎設施。然而,資料中心同時也是能源與水資源的高度消耗者,使各國政府不得不在數位發展與永續經濟之間尋求平衡。近期,馬來西亞柔佛州提高資料中心審查門檻,嚴格要求節能與節水標準,而越南則選擇相反路徑,透過政策鬆綁吸引外資進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不僅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發展取向,也揭示了「沒有能源,就沒有AI」的現實困境。
柔佛州提高標準:永續發展成為關鍵考量
過去五個月內,馬來西亞柔佛州約30%的資料中心申請遭到駁回,原因在於這些業者未能滿足當地政府對能源與水資源管理的要求。由於資料中心運行需要大量電力進行伺服器冷卻,並消耗大量水資源維持穩定運作,柔佛州政府認為這些設施若無法提出明確的節能與永續方案,將對當地電網與環境造成沉重負擔。
柔佛州的資料中心審查標準包括:
‧能源效率:是否使用再生能源、採取節能技術、降低碳排放。
‧水資源管理:是否有有效的水循環與回收系統,減少對當地水資源的消耗。
‧經濟與就業貢獻:是否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吸引本地人才,而非僅依賴外籍技術人員。
‧市場競爭力:該資料中心是否能夠吸引更多國際企業進駐,提升當地的數位產業價值。
柔佛州的政策顯示,政府已不再僅考量吸引投資,而是要求外資企業負起更多社會責任,確保其經營模式不會對環境與社會造成長期負面影響。這也意味著,未來資料中心業者若要進入馬來西亞市場,將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在綠色科技與可持續經營模式上。
越南選擇開放:以鬆綁政策吸引外資
與柔佛州的趨勢不同,越南則選擇透過政策鬆綁,積極吸引資料中心業者進駐,並希望借此推動其數位經濟發展。今年7月,越南政府推出直接購電協議(DPPA),允許企業直接向再生能源供應商購電,降低外資企業對當地電網的依賴。此外,越南還修訂了《電信法》,允許外資持有100%雲端服務與資料中心業務,進一步降低外資進入門檻。
越南的政策方向明顯有別於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主要考量在於:
‧基礎設施仍在發展中:越南目前的資料中心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透過外資投資來加速基礎建設完善。
‧數位經濟潛力巨大:隨著東南亞數位轉型加速,越南希望成為區域內的數據與雲端運算中心,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競爭。
‧降低企業進駐門檻:允許外資企業擁有100%股權,並提供綠電採購機制,使企業更容易符合供應鏈減碳要求。
這種「開放換發展」的策略,或許能在短期內吸引大量外資進駐,但長期來看,若無妥善規劃能源供應,可能會帶來電力負荷增加、環境污染等問題,對當地基礎設施造成挑戰。
全球資料中心的能源挑戰:政策如何尋求平衡?
儘管資料中心目前僅占全球用電量的1%,但其用電高度集中,已對部分國家的電網造成壓力。例如,愛爾蘭的資料中心已占全國電力需求的20%,美國弗吉尼亞州甚至超過25%,導致當地電網承受沉重負擔。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強調:「沒有能源,就沒有AI,現在是政策制定者與產業界合作,確保電力供應安全且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
各國政府在資料中心設置的政策上,正在尋找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新加坡:已接近土地與資源飽和,開始限制資料中心數量,並推動低碳技術應用。
‧馬來西亞:逐步強化環境審查標準,要求外資企業承擔更多永續發展責任。
‧越南:選擇政策鬆綁,以快速吸引外資,推動數位基礎建設。
這三種模式都各有優勢,但長期而言,高效能、低能耗的綠色資料中心將成為各國競爭的關鍵。企業未來若要進軍東南亞市場,勢必得在能源效率、永續發展與經濟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符合各國政府的政策要求。
從馬來西亞的環保標準到越南的開放策略,各國在資料中心發展上的選擇,反映了不同的國家戰略與經濟考量。未來,隨著AI與數位基礎建設需求持續增加,如何在能源、環保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各國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