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加坡六十年:小國大智慧的故事》新加坡河從黑水河到世界級地標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1,959
字型大小:
0626g2.jpg

0626g2.jpg

  許多遊客來到新加坡,都會前往濱海灣這個現代化的地標區,欣賞摩天大樓與著名的魚尾獅,或搭乘遊船暢遊新加坡河及濱海灣,沿途欣賞兩岸繁華的都市景觀,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夜幕低垂後,到河畔餐廳品嚐美食,沉浸於燈火璀璨的夜景之中,更是許多遊客心目中難忘的旅遊體驗。
  如今很少人能想像這條如今風光旖旎的河流,曾經是一條臭氣熏天、污穢不堪的黑水河。在1977年以前,只要聞到刺鼻的惡臭,人們便知道新加坡河就在附近。新加坡河及濱海灣眼前的潔淨與繁榮,背後卻是一場長達十年的艱鉅整治工程。
  新加坡河的過去:污染與挑戰
  新加坡河與加冷河過去承載著大量的生活與工業廢水,沿岸住戶、餐館、小型工業及熟食攤販,將廢棄物與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使得河道日益惡化。當時河岸還有約8,000座養豬場,將豬隻的排泄物污染溪流,進一步加劇水質惡化。水面上漂浮著油污、垃圾、腐爛食物與動物屍體,河水的顏色幾乎變成了黑色。
  建國不久的新加坡政府意識到,這樣的環境不僅影響市容,也威脅到公共衛生與國家形象。時任總理李光耀在1977年2月提出了清理新加坡河及加冷盆地的計畫。這項工程並不只是單純的清理垃圾,而是涉及大規模的都市規劃與社會工程。
  十年奮鬥:清理與重建
  李光耀領導的執政團隊深知要讓新加坡河恢復清澈,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污染源。第一步是遷移沿岸的居民與商業活動,以確保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河流。政府成立「徙置署」,負責安置約3,000戶家庭工廠及5,000名街邊熟食小販,並對相關業者提供補償與重新安置計畫。
  此外,政府還逐步關閉了8,000個養豬場,以防止動物糞便污染河道,並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污水處理設施。政府大力推動住宅與商業區的污水管道接駁工程,確保所有污水能夠進入下水道系統,而非直接排入河流。
  在這十年間,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全面性的環境改造計畫。清理河道的工作包括打撈垃圾、清除淤泥、鋪設排水系統及建設污水處理廠。政府還積極推動環保教育,讓民眾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
  改造後的新加坡河:繁榮與永續發展
  經過十年的努力,新加坡河與加冷盆地終於煥然一新。水質大幅改善,原本惡臭難聞的河流變得清澈,周邊環境也隨之升級,吸引大量投資與開發項目。濱海灣區域更進一步透過填海造陸,成為新加坡的經濟心臟,許多國際企業在此設立辦公室,高級酒店與商場紛紛進駐。
  此外,新加坡政府不僅讓這片區域成為商業中心,也保留了大量的綠地與公共空間。如今,濱海灣是市民運動、休閒與觀光的熱門景點,無論是晨跑、划船,或是傍晚漫步河畔,皆能享受優美的環境與清新的空氣。
  更重要的是,濱海灣蓄水池的建設讓這片區域不僅擁有景觀價值,還發揮實際的環保功能。該蓄水池可提供全國約10%的用水量,為新加坡的水資源管理做出貢獻,也讓這座城市更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新加坡河的蛻變,充分體現了政府遠見、堅定決心與精細的規劃。這項為期十年的整治工程,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還成功帶動經濟發展,讓這條曾經污穢的河流,轉變為世界知名的旅遊與商業區。
  歡迎加入《新加坡六十年:小國大智慧的故事》WhatsApp社群,直接收到每一篇精彩故事。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chat.whatsapp.com/DGDkzqZBPH48dqRsNUJPo9
(駐新加坡大使童振源博士授權刊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