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僑情》慶祝七十五週年 新加坡古甯同鄉會見證金門人在獅城的團結與傳承

75週年當天,全體委員合影。 (圖源:古甯同鄉會社群)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5年6月8日,位於新加坡的古甯同鄉會迎來成立75週年慶典,象徵著這個由金門古寧頭地區移民所組成的社團,走過風雨,持續在異地凝聚鄉情、傳承文化,是金門人在海外奮鬥與團結互助的見證。
古甯同鄉會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30年代,由金門南山、北山、林厝三村的鄉親組成。當時先民遠渡重洋抵達新加坡,成立「古寧頭幫」,旨在協助同鄉落腳謀生。當時金門鄉親多從事苦力、舢舨搬運、船務等體力工作,雖生活艱辛,卻同舟共濟、互助互愛,逐步建立起金門人在當地的基礎。
隨著時間推移,戰後社會變遷,為了因應時代發展,由李錫恭、李忠信、李炎涯、李火炎、李革命、李增曲、李麗水、李炎鈔、李天助、李增楫、李增閣、李天賜、李炎硬、李榮華、李長訓、李增來、張清漢等鄉賢發起,將原社團進行組織改造,於1951年正式註冊為「古甯同鄉會」,確立會務制度,並持續擴大服務鄉親的功能。
1979年,在當時會長李忠信的領導下,鄉會啟動新會所籌建計畫,成功購置位於新加坡芽籠7巷的二樓單位(4-A, Lorong 7 Geylang),作為永久會所,至今仍為鄉親聯誼、會議及各項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古甯同鄉會亦奉祀「山西夫子」神位,並於農曆五月十三日舉行傳統醮典,祈求鄉親平安順利,象徵著文化與信仰的延續。
值此七十五週年之際,古甯同鄉會不僅回顧歷史,更展望未來,期望在新一代金門鄉親的參與下,持續傳承「團結互助、敦親睦鄰」的宗旨,讓鄉音不改、情誼不散,並深化與金門本鄉本土之連結,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與青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