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百成:跨越戰地童年的文化推手

方百成──金門烈嶼出身,新加坡金門會館名譽董事。從廣播劇社的少年,到推動「春到河畔」三十餘年的文化工作者,他以一生熱情守護華人母語與文化傳承。榮獲公共服務星章(BBM)的他,用溫和的姿態告訴我們:文化的力量,能穿越時空,讓移民的記憶與社會的脈動交織在一起。(圖源:新加坡宗鄉總會網站)
烈嶼出身的第一代僑民
出生於1951年烈嶼後頭的方百成,是少數金門移民新加坡的第一代。他童年經歷戰爭陰影,1957年隨父親方慶忠舉家南來,先後就讀鄉村小學、崇福學校、中正中學。愛好文學與籃球的他,1964年因加入國家電台兒童劇社而展露才華,並在音樂、戲劇與廣播中累積了豐富經驗。
文藝舞台與文化養成
從1960年代起,他便與廣播、歌唱結下不解之緣。1980年代,他加入電台合唱團並擔任團長,推動華語文藝比賽,甚至與台灣、香港合辦亞洲文藝歌唱賽。這些努力在華語式微的新加坡,成為保留母語與文化的重要力量。
投身僑社與文化建設
1980年起,方百成被延攬加入新加坡方氏總會,並在1986年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成立時,投身文化組工作。自1987年起,他成為「春到河畔」活動的主要策劃者之一,使其成為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會,每年吸引上百萬人次參與,並與新加坡建國50周年慶典相呼應。
作為福建會館文化部主任,他主持出版福建會館文化叢書,並於2005年後持續推動母語教育與藝術培育。2010年,他已獲頒公共服務獎章(PBM),如今再度榮膺BBM,是對其長年耕耘的肯定。
金門會館的文化支柱
方百成在1990年代加入金門會館,至今擔任董事秘書,是會館倚重的文化領袖。他既是宗鄉總會秘書長,也是福建會館文化學院執行董事,更是金門僑裔文化連結的象徵。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從烈嶼走到獅城,從文藝青年成長為文化中堅,堅定不移地將金門精神與新加坡文化結合。
金門會館的使命與延續
金門會館成立於19世紀末,見證了旅星金門鄉親的奮鬥史。從初期協助鄉親安身立命,到今日推動文化交流與公益服務,會館始終扮演著凝聚族群的角色。
呂立岩以企業家精神,在商界闖出一片天地,並將「善待他人」的理念延伸到公共服務;方百成則以文化人身份,透過音樂、文藝與社團活動,讓新加坡的華人文化持續發光。他們的榮耀,不只是對個人的讚譽,更是新加坡金門僑社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