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立岩:從工程師到亞洲巧克力王國的領航者

呂立岩──新加坡金門會館主席,FNA集團總裁。三十多年來,他以「The Cocoa Trees 可卡樹」品牌,把世界頂尖巧克力帶到亞太各地。遇上SARS與COVID-19疫情,他選擇「不裁員、不減薪」,堅守與員工共存共榮的信念。(圖源:新加坡金門會館歷史照片)
早年與家庭背景
呂立岩1957年出生於新加坡,是一名在海外成長的金門後裔。他的父親呂冰霖來自金門,戰後離鄉背井先到印尼謀生,後來才舉家落腳新加坡經營船務公司。那個年代,生活並不寬裕,一家十餘口要在異鄉重新扎根並不容易。直到1970年,13歲的呂立岩家裡才迎來第一台電視機,這是他兒時對「小康」最鮮明的記憶。
家中祖母黃鴛鴦在教育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她總是不厭其煩叮嚀孫輩「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善待他人」。這樣的家訓,成為呂立岩日後立身處世的座右銘。他回憶,祖母每天陪伴他和兄弟姐妹步行上學,風吹雨打從未間斷。等候孫子放學時,祖母總是在校門外縫補衣物、備好午餐,這種默默守護的身影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讓他終其一生都相信「誠懇與善意」是最有力的資本。
勤奮求學與工程師歲月
受家族重視教育的影響,呂立岩自小就讀於崇福學校與海星中學,後來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他的學業成績優異,1982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並進入一家英國土木工程顧問公司,參與多項重大基建工程,包括新加坡地鐵與隧道的建設。那段歲月,他幾乎不是在地鐵站施工現場,就是在隧道、大橋或馬路邊頂著烈日揮汗工作。
這段工程師經歷,雖然辛苦,卻讓他養成面對困難時「不退縮、找方法」的習慣。工程的嚴謹訓練,也鍛鍊出他對細節的敏感與規劃的精準,這些特質在他後來的創業歷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金融風暴與轉行
198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各行各業,建築業亦首當其衝。呂立岩選擇在逆境中自我突破,轉入股票經紀業。他從最基層做起,憑著勤奮與對市場的敏銳觀察,不到幾年便晉升為公司副總裁。這段時間,他深刻體會到金融世界的高風險與高挑戰,並逐漸養成「危機就是轉機」的思維模式。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單純的金融職涯。當時,他的妻子董愛華在免稅店(DFS)部門任職,正值該公司決定撤出機場以外的巧克力分銷業務。夫妻倆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可能成就新天地的契機。
跨入巧克力王國的冒險
1991年,呂立岩毅然辭去股票經紀人的職務,與妻子攜手創業,接手巧克力分銷門市,成立 FNA集團(Focus Network Agencies)。初期挑戰重重,幾個主要品牌因不看好他們的實力而相繼撤出,業務幾近停擺。然而,呂立岩沒有退縮,而是親自拜訪供應商、建立誠信合作關係。憑著堅持與真誠,他逐步引進新的品牌,成功打開市場。
經過幾年的努力,FNA從最初年營業額百萬新幣的小規模公司,逐漸成長為上千萬營業額的國際集團。2001年,他推出自有品牌零售店「The Cocoa Trees 可卡樹」,將全球頂尖巧克力品牌匯聚一堂,打造出新加坡乃至亞太地區最具規模的專賣網絡。如今,FNA的版圖已遍及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台灣、泰國、越南、韓國、日本等地,在樟宜機場更佔有八間門市。
危機中的堅守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呂立岩多次面對全球性挑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SARS疫情、2020年COVID-19疫情,都對零售業造成沉重打擊。但每一次,他都堅持「不裁員、不減薪」的原則。他認為,公司是一個家庭,老闆有責任照顧員工。於是,他寧可高層主管減薪共體時艱,也不讓基層員工受影響。
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使他在新加坡商界贏得良好口碑,也讓FNA能在困境中保持團隊向心力,最終度過難關。
企業榮耀與國際肯定
呂立岩的努力與堅持,為他贏得了無數榮譽。2007年,FNA獲得「卓越增長獎」;2009年榮獲「新加坡金字品牌獎」;2010年進入「新加坡首1000名企業榜」。2013年,他更榮獲「安永企業家獎」,與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星巴克的舒茲、戴爾電腦的麥可·戴爾等國際知名企業家同列。這一榮譽讓新加坡金門僑裔的奮鬥故事走向世界舞台。
僑社典範與精神傳承
呂立岩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深具社會責任感的僑社領袖。他常說:「公司像一個家庭,老闆應該感謝員工,是員工養活了公司。」這句話不僅是企業治理哲學,也是他為人處世的核心信念。
他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祖母「腳踏實地、善待他人」的教誨,以及他在每一次轉折中勇於承擔、堅持誠信的選擇。如今,他榮獲新加坡總統頒發的公共服務獎章(PBM),不僅是對他企業成就的肯定,更是對他服務社會、回饋僑社精神的最佳註解。
呂立岩的故事,不只是新加坡華人奮鬥史的一部分,更是金門僑裔在海外開枝散葉的縮影。他用行動告訴後輩:只要心懷誠信與勇氣,再大的挑戰也能化為養分,成就更廣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