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歷史》秉忠蹈義八十年──追思卓還來領事

8月30日,卜正公使與沙巴華團代表於卓還來領事紀念碑前敬獻花圈,表達崇高敬意。(攝影:主辦單位提供)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今年適逢中華民國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殉難八十週年。8月底,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卜正公使與僑務人員,專程出席於沙巴舉辦的「二戰沙巴戰俘悲劇與卓還來領事史實講座」及「紀念碑公祭儀式」,與當地華團、留臺校友共同緬懷這位以生命護僑的外交官。
卓還來於1940年派任駐北婆羅洲山打根。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迅速南進佔領北婆羅洲,他與家人隨即遭日軍拘捕。面對險境,他堅拒逃生機會,為避免僑胞因其身分而受株連,毅然選擇承擔。最終,他以堅毅不屈的精神壯烈殉職。
在沙巴紀念碑上,鐫刻著「秉忠蹈義」四字。這是對卓領事最貼切的詮釋。他以外交官身分肩負國家使命,更以華僑守護者的姿態,堅守正義。這份忠誠愛國的高尚情操,與金門人耳熟能詳的「忠義」傳統相互呼應。
金門歷史上,長年身處戰地,無數軍人與百姓同樣在烽火中以堅守換來家園的安定。卓還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一次思考:當戰爭壓境,人該如何抉擇?而他的選擇,正映照著許多金門前輩的身影||或許默默無聞,卻同樣勇敢無懼。
值得注意的是,卓還來殉難不只是外交與戰爭史的一頁,更是海外華僑共同的記憶。金門人長於出洋,無論南洋或東南亞,都以勤奮與堅毅扎根當地。二戰期間,許多旅馬金門鄉親同樣在日軍佔領下遭遇艱難。卓還來的犧牲,提醒我們:海外華僑命運與國家民族始終緊密相連。
八十年過去,歷史未曾遠去。卓還來拒絕逃避、選擇承擔的精神,對當代尤具啟示。今天,金門依舊處於海峽前線,如何守護和平、如何讓青年一代記得前人犧牲的代價,都是迫切的課題。
從沙巴的紀念碑到金門的戰地記憶,跨越海洋的,是同一份忠義。願「秉忠蹈義」成為世代共同的座標,提醒我們銘記忠義,更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