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蘭莪金門會館跨海而來 共慶沙勞越35載鄉情

慶典晚宴上,雪蘭莪金門會館成員與嘉賓同框留影,笑容與手勢凝聚出跨越地域的鄉情與祝福。 (圖源:雪蘭莪金門會館提供)
﹝馬來西亞-古晉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一面鮮紅的會旗,在吉隆坡機場迎風展開--那是雪蘭莪金門會館的印記。字體金光閃閃,映照著一群懷抱期待的面孔。由主席陳良吉鄉長親自率隊,十餘位會員身著會館制服整齊站立,大家手持行李,神情中帶著自豪與喜悅。這不僅是一趟跨國之旅,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鄉情召喚。
9月26日清晨,來自馬來西亞各地的金門鄉親陸續抵達吉隆坡,巴生與雪蘭莪的代表會合後一同啟程,飛往古晉參加沙勞越金門會館成立35週年慶典暨青年團、婦女團32週年團慶。對於許多人而言,這場慶典不只是例行活動,而是承載了情感與歷史的集體回憶。
當飛機降落古晉,來自沙勞越的熱情早已準備妥當。晚會會場燈火輝煌,舞台上醒目的「35週年」標誌映襯著金獅與會館標誌,氣氛莊重卻不失溫暖。背景大螢幕上播放著會館歷年點滴,也特別打出「陳良吉鄉長」的名字與肖像,向這位長年奔走於各地、推動會館事務的領袖致敬。
陳良吉鄉長同時兼任馬來西亞同安金廈金門聯合總會總會長,他在致詞中語重心長地指出,會館存在的意義在於守護根脈、延續文化。他說:「我們的根在金門,無論身在何處,這份血脈與鄉情永遠不會斷。青年與婦女是會館的未來,唯有世代承接,才能讓金門精神在世界各地生生不息。」
台下掌聲如雷,許多與會嘉賓頻頻點頭,眼神中閃爍著共鳴。來自各地的代表團此刻不分地域,心都繫在「金門」兩個字上。
晚宴上,氛圍更加熱烈。雪蘭莪金門會館成員身穿整齊制服,與來自古晉的東道主、馬來西亞各州代表,以及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舞者們合影。土著華麗的羽飾與金門人筆挺的服裝同框,形成一幅跨文化交融的畫面。鏡頭前,大家齊比「讚」的手勢,象徵團結與祝福,也代表著對未來的信心。
而在晚宴的走廊裡,不少老朋友相見歡,有的相隔多年才再次碰面,彼此握著手久久不放,口中不停重複著「好久不見」。也有青年會員熱情交換聯絡方式,談到未來如何合作、如何讓年輕世代更投入會館,讓活動不只是傳統的延續,更是創新的起點。
沙勞越金門會館自1989年成立以來,三十五年間深耕在地,成為鄉親在異鄉的重要依靠。青年團與婦女團的32週年,更代表著跨世代的承擔與傳承。從教育、公益到文化推廣,會館承載的不僅是鄉情,更是金門人對所在社會的責任與回饋。
雪蘭莪金門會館的代表們表示,這趟旅程收穫滿滿。從吉隆坡的會合到古晉的盛典,他們見證了「同鄉」兩字的重量。這不是簡單的地緣連結,而是一種血脈與文化的呼喚。每一次聚首,都是一次能量的補給,讓金門人在異鄉更有力量。
慶典已經落幕,但留在心中的感動不會消散。正如一位代表所言:「我們帶回去的不只是照片與紀念品,而是一份更堅定的信念||無論身在何處,金門人永遠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