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全國賽 中正國小劉卓立獲銅獎
中正國小地理小將勇奪全國銅獎。(校方提供)
第21屆「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全國總決賽結果揭曉,金門縣中正國小六年三班劉卓立同學以沉著穩健的表現勇奪全國銅獎,成為本屆唯一來自非六都地區的得獎者,為金門再度寫下歷史新頁。
這項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中華民國地理學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共同主辦,並由臺師大地理學系承辦的全國性賽事,至今已邁入第21屆,是國內社會領域學生展現知識深度與思辨能力的重要舞台。比賽旨在培養青年學子關懷地方、環境與全球議題的素養與態度。本屆賽事吸引全國22縣市、308所學校參與,經縣市初賽層層選拔後,僅44位國小組學生晉級11月1日於臺師大舉辦的全國總決賽舞台「小小地理通」。題型廣泛、競爭激烈,考驗選手的地理素養、臨場反應與綜合判斷力,堪稱一場結合知識、毅力與智慧的硬仗。
金門縣代表隊由中正國小劉卓立與陳偲雅同學組成,兩人平日學習態度積極、思維敏銳,是教師眼中對世界充滿好奇、熱愛探究的「地理雙俠」。最終,劉卓立以冷靜思辨、靈活應變的表現奪下全國銅獎,讓「小小金門」在全國舞台上再次閃耀。
這是劉卓立第二度代表金門參賽,去年他與學長張宸睿一同晉級全國賽,當時學長榮獲優勝,創下金門國小組最佳成績。今年他沉潛一年、勤於準備,以更成熟的心態再度挑戰全國舞台,終以銅獎佳績突破前紀錄,成為名符其實的「地理之星」。
任教五、六年級社會科的葉懿恬老師指出,劉卓立對世界萬象充滿好奇,課堂中常提出深刻問題,能靈活地將所學延伸至時事與生活中,展現出高度的理解與應用能力。「他的學習不只是記憶知識,而是能舉一反三,建立起完整的思考系統。」葉老師說。
為了備戰競賽,中正國小教務處與指導團隊共同規劃全方位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國中地理概念延伸、國內外新聞時事、歷屆試題與圖資判讀訓練,協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世界。
葉懿恬老師表示,地理競賽題型範圍開放,單靠背誦無法取勝,學生必須具備空間感、觀察力與想像力,並且能統整多元資訊。學生在備賽期間面對龐大資料量與時間壓力,必須反覆練習地圖分析與資料整理。「這段過程雖艱辛,但孩子們因此建立起獨立思考與穩健學習的習慣。」她說。
平日課堂中,葉老師也融入生活議題與時事討論,鼓勵學生從熟悉的經驗出發觀察世界,從旅遊路線、氣候變遷到新聞事件,都能引導出地理概念的真實應用。「當孩子能在生活中看到地理,那就是最真實的學習成果。」
劉卓立的母親姚語歆老師同時是學校的閱讀推動教師。她分享,親子共讀是孩子培養專注與思辨的起點。「我們從小固定一起到圖書館閱讀,大量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並定期檢視是否有閱讀偏食。先從紙本建立基礎,再逐步延伸至數位閱讀。」
她更以「地氣水土生、人經交聚政」即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人口、經濟、交通、聚落與政治,作為在家中引導孩子思考的架構,讓地理不只是知識,更是觀察世界的方式。透過地圖、地球儀與新聞議題的延伸討論,卓立逐漸養成「閱讀-思考-應用」的循環,奠定堅實學習基礎。
姚語歆老師認為,閱讀是所有學習的起點。「當孩子能從文字理解世界,再將所學轉化為觀察與判斷,就能在面對開放題或綜合分析時脫穎而出。」她說。
談到此次得獎的心情,劉卓立微笑表示:「去年阿公阿嬤特地來會場看比賽,可惜那次沒有得獎。今年阿公在天上看著我上台領獎,他一定很開心。我想對他說—『天上的阿公,我終於得獎了!』」
這段話語,流露出孩子對家人的思念與感謝,見證他從挫折中累積力量、從學習中找到堅持的勇氣。對他而言,獎項代表知識的成果,也是努力與陪伴的印記。
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表示,學校長期重視學生社會領域素養與探究能力,透過閱讀、議題討論與跨領域課程,培養孩子的世界觀與批判思考力。「劉卓立與陳偲雅能代表金門出賽,展現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學習的態度與勇氣。」
他勉勵全校學生:「學習地理,其實就是學會看世界。希望中正的孩子都能像他們一樣,勇於探索、樂於思考,讓每一次學習都成為看見世界的新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