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將莊牽繫魯山浯洲百年宗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點閱率:1,990
字型大小:

斷線三百年,魯山與金門宗親動起來
〈斷線三百年 魯山陳找到金門陳─穿越時空 金門鄉情網連線 河南省魯山縣與金門陳氏族人展開五世紀尋根對話〉,二○○九年三月十四日《金門日報‧鄉訊》的一篇專題報導,藉由金門族譜工作者蕭永奇與「魯山陳」在《金門鄉情網》的尋根對話,意外挖出一支遠在河南魯山老將莊的金門族群故事,報導引發了兩岸廣泛回響,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陳慶元向蕭永奇傳達了對這個尋根發現的重視; 公共電視紀錄片編導許伯鑫也表達了要用影像探索、紀錄這個題材的高度興趣;與「魯山陳」有血緣聯繫的金門營山(洋山)、斗門等陳氏宗親也都動了起來,將在修譜時將這段關係重新連結,預定二○一○年出版的《浯江營山陳氏族譜》已決定重修,蕭永奇及營山陳水能等族人希望能很快組尋根、探親隊伍前往魯山,而魯山老將莊的陳志等族親也盼望組團渡海回金門原鄉祭祖。
陳志在接受《鄉訊》越洋電話專訪時透露,因著《金門鄉情網》及《金門日報‧鄉訊》的傳播產生激化作用,這幾天他回收的訊息越來越多,已不止於老將莊的陳氏,又跑出了王、黃、江、曾、劉、張、郭、蕭、吳、呂、洪、葉等二十多個姓氏都是從金門遷徙而來,分佈在魯山縣的馬樓鄉、瀼河鄉區域五十多個村落。
經由魯山老將莊金門陳氏族群的發現,再伸及二十多個金門姓氏散落在五十多個村落,「真是不可思議」,蕭永奇投入族譜工作這麼多年,從未想到這個結果,「重現了風雨飄搖的南明時期,金門人一段大遷徙歷史。」
《鄉訊》為了繼續蒐尋魯山金門族的縱跡,特別與魯山的金門後裔陳志等人展開連線,從金門陳氏聚居的老將莊蒐索起,並聚焦一座牽繫金門宗族情感的「老將院」,帶領鄉親進入一處洋溢金門土地、血緣與宗族情感的歷史現場。
清參將陳樞,追隨總兵林順屯墾魯山
「我來自大陸河南省魯山縣,我們村叫老將莊,大部分姓陳,我們稱我們的祖先為『老將爺』,來自金門,村南有老將墳『欽授昭勇將軍拱薇陳公之墓』,碑文:『公諱樞,字拱薇,昭勇將軍振軒公長子也。先世河南光州固始,唐末從征至閩,居泉州府同安縣浯洲鬥營。簪纓世系,代有傳人。康熙初年間,敕授公為昭勇將軍。五年(1666)移居河南府(今洛陽市〉,七年(1668),督墾魯山東南參將莊。老將墳面朝東南,那是金門方向,他入土之時還惦記著故鄉。……陳樞原是鄭成功舊部,與施琅是舊友,康熙初年歸順清廷。」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魯山陳」一封進入《金門鄉情網》的電子郵件,揭開了「魯山陳」與「金門陳」的血緣聯繫,「魯山陳」又透過訪察,得到來自金門各地的先人,包括鬥營陳樞,斗門陳振軒、陳棟、陳參、陳若令,西山外陳光心、陳榮恩、陳光淡、呂貞勤,前塘朱沖(本姓呂)等人。
根據清乾隆《魯山縣誌》載:「康熙七年(1668),總兵林順奉旨率43將官和806名兵士,自福建同安起兵,來魯山縣屯墾。44名屯墾將官,總兵為林順,字存侯,廈門人;副總兵江芳,字蘭洲;參將陳雄、陳樞……。」清乾隆《魯山縣誌》亦載:「奉旨駐魯山屯墾,迄今七十餘年,老者歿,少皆老,新齒森森,耕讀樂業,服徭役列庠序,與土著者無異矣。」
再從文獻、族譜記載,老將莊村陳氏始祖是陳樞,即當年屯墾魯山44名將官中的一名參將。陳樞字拱薇,昭勇將軍振軒長子。先世河南光州固始,唐末從征至閩,居泉州府同安縣浯洲(金門)鬥營。簪纓世系,代有傳人。康熙初年間,敕授公為昭勇將軍。五年(康熙五年,1666年)移居河南府(今洛陽市),七年(康熙七年,1668年),督墾魯山東南參將莊。元配夫人何氏,無嗣;繼配夫人韓氏,生子一,諱土良,產業漸起,瓜瓞俱綿,逐家焉。明崇禎禎癸酉十月二十九日生,康熙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年)六月初六卒,七十有九。
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平頂山日報》網站,刊了則〈陳樞與老將莊〉的報導,並分析陳氏遷魯屯墾的背景因素,只是文中將來自閩南浯洲的陳樞說成「客家陳氏」,頗令人費解:「客家陳氏遷魯屯墾是當年清政府的一項戰略決策,對於妥善安置這部分將士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們抵魯後,一邊開荒種地,發展經濟,一邊維護社會治安,除此還接受朝廷調遣作戰,更有立功者,受到嘉獎,載入史冊。陳樞到老將莊時,這裡荒蕪一片,沒有人煙,他率領兵丁披荊斬棘,修建房舍,犁田開荒,種莊稼,種蔬菜,開始了艱難的創業。土地越開越多,人口越來越眾,村莊越來越具規模,人們出於對陳樞的尊敬,將這個村稱老將莊,一直延續至今。今年五十七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陳紹新,是陳氏第十代人,他對記者說,老將莊陳家人丁興旺,現在已發展到第十四代了,共有三百多口人。」
魯山老將院,盼望著故鄉金門的宗親
坐落於魯山縣馬樓鄉老將莊的「老將院」。二○○八年十一月四日《平頂山晚報》刊登一篇〈疑團密佈的老將院──探訪魯山縣馬樓鄉老將莊老將院〉有段佈局如「迷魂陣」的描述:「一條平坦的大道貫穿老將莊的東西,沿這條大道至村中央位置有一南下的路口,這條不起眼的路看似向南,其實朝向東南。隨著該路向前延伸,其方向也不斷偏離,加上路邊有房屋、院牆遮擋,所以越往前走,就越難辨別方位。行進數十米後,進入一片呈三角形的空曠地帶、進入這一地帶後猶如進入迷魂陣,只有憑藉普通民居的朝向才能分辨南北。原來,老將院院外的道路、空間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平頂山晚報》又進一步寫道:「老將院位於老將莊的中央,由群房、三處庭院和東西跨院組成,院內佈局獨具匠心。經過仔細觀察整個院落的建築,人們發現該院落的外圍,其東北、東南和西南三側,是三面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群房,這三面群房跟老將院距離約有1.65米遠,群房有30間之多,且房門都開在裡面,外側一律不設窗戶。這三面群房房基高出周邊地勢1米多,全部用青石砌就,十分堅固。從群房的功能來看,它們顯然是用來保護老將院的,等於是老將院院牆之外的另一重防禦堡壘。有些房子的牆壁上還開有小小的窟窿。據推測,這些窟窿很可能是瞭望孔或用來攻擊入侵者的射擊孔。」
老將爺、老將莊、老將院,它們全是清康熙七年到魯山參將莊督墾的浯洲鬥營人陳樞,他將駐紮地命名為參將莊」,開墾有功,陳樞被後代尊為「老將爺」,參將莊也被易名為「老將莊」紀念。在老將莊南虎渠一側,尚留「老將爺」陳樞墓塚,但其墓地一度被盜,墓碑被砸成兩截用來舖橋,幸而製於乾隆三十七年的斷碑與碑文猶在。
老將爺客家人的身分一經確定,老將院的建築風格就不難確定了。老將院就是在客家人中非常流行的客家圍屋,又叫圍龍屋。據說它起源於東漢時期的塢堡,兩晉南北朝時期盛行於中原地區,後來才隨南遷的客家人盛行於福建等地。客家圍屋在建造的過程中,非常注重風水的運用,這也是它今天看起來有很多奇特之處的原因。」《平頂山晚報》裡對來自金門的「老將爺」陳樞的身世又多了「客家人的身分」的確定,因而讓老將院格局成了「客家圍屋」,關於這段陳樞金門族人無法理解的「身世之謎」,有待進一步考究。
陳樞遷魯屯墾,繁衍成族,現老將莊的陳氏後代已發展到第十四代、四百餘人。陳氏家族每年年三十都還在老將院舉行拜年儀式,源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帝徵調魯山閩興屯藤牌軍出征羅剎(俄國),令正月初一出征,族人年三十提前給他們拜年,祝願出征者,一路順風,平安返回,風俗延續至今。
老將爺、老將莊、老將院,上下三百年,在河南魯山靜靜地,訴說金門的故事。「老將爺使我們村的陳氏宗親無論走到那裡,心中都有一個濃重的故鄉情節,我們也盼望著他所遙望的故鄉金門宗親的消息……」,來自「魯山陳」在《金門鄉情網》的感動留言,也為金門人寫下初識老將院歷史的第一章。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