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藤牌軍康熙魯山金門人遠征羅剎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點閱率:1,528
字型大小:

征羅剎,閩豫林氏近支宗譜新發現
「這是一段值得重視、再發掘的歷史!」、「清康熙移徙河南魯山的金門人,我想未必全是施琅帶去的!」
三月二十六日星期四下午,落籍金門的鄭成功直系十一代,著名詩人鄭愁予赴桃園振聲高中發表〈詩的感動力量來自詩的原旨〉專題演講後接受提問,以推動愛地球理念知名的「台灣阿成」黃宏成以他的踏查所得,向鄭愁予拋出一些明鄭的議題,鄭愁予特別以《金門日報‧鄉訊》三月間連兩周的專題為引子,帶領二百多位聽講者進入明鄭與歸降清廷的施琅一些恩怨糾葛;其中,經由《金門鄉情網》、《金門日報‧鄉訊》與河南魯山金門氏族共同連線合作找出的「藤牌軍」文獻線索,再提供了「老將莊」之外,金門人與南明、明鄭、滿清這一段歷史的解讀空間。
國際桂冠詩人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在山東濟南出生,定籍河北寧河;後來經由尋根發現,始知先祖出自福建南安,屬鄭成功的直系後代,於清初與戚繼光後裔受清廷招安移徙河北。
鄭愁予的祖先遷徙河北的年代、背景,與同時期遷往河南魯山的金門族是否有那些歷史相連?目前仍無法比對出相關線索,可以確立的是,他們都是明鄭遺民、也是清廷一項戰略決策下、自南方移徙北方一邊拓墾一邊伺機調遣作戰的一群。
「樞公歸清前是明祚鄭成功舊部,屬水師藤牌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樞公墓碑銘》裡的一行記載,點出了生於浯洲(金門)鬥營、於康熙七年(1668)隨福建總兵林順督墾魯山參將莊(今老將莊)的陳樞的「藤牌軍」屬性。
「南明時期,追隨明鄭出走金門人參與的藤牌軍到台灣打荷軍;再跟清軍施琅往北遷打俄軍」,架設《金門鄉情網》的蕭永奇觀看到了三百多年前金門人的一頁「參戰史」。
魯山縣馬樓鄉老將莊浯洲陳氏始祖陳樞後裔陳志,為了尋找先祖的足跡,向隔鄰的沙渚汪村林順族人借閱《閩豫林氏近支宗譜》,意外從中翻閱到尚不曾出現在官方史料的「藤牌軍遠征戰羅剎」記載,也掀開了金門人參軍遠征俄國的戰史。
藤牌軍,先投效明鄭驅荷再歸清軍
「滕牌軍」起自明嘉靖年間俞大猷、戚繼光的抗倭鬥爭;明末,鄭成功洞見閩人性格中有一種「靈巧多變、剛勇善鬥、重義輕生」的因子,乃組織了一支可完全作為戰鬥主體的「藤牌軍」。這支軍隊曾參與一六五二年三月的長泰之役,也在隨後的攻打荷軍收復台灣之役大顯神威。清人計六奇在《明季南略》中描述清軍騎兵進攻時,藤牌軍「嚴陣當之,屹然不動,俱以團牌自蔽,望之如堵。清軍三卻三進,鄭陣如山,而清之長技盡矣。遙見鄭兵背後黑煙冉冉而起,欲卻馬再沖而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矣。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砍馬,一兵砍人,其鋒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
藤牌軍作為明鄭軍種神勇打荷軍、清軍之後,據林氏宗譜載,生於福建海澄的鄭成功舊將林順,曾率兵在江南與清政府周旋,後隨鄭成功打下台灣。鄭成功在康熙元年亡後,鄭氏集團發生內訌,康熙三年(1664)正月,已經厭惡鄭氏紛爭的林順,率領金門、鎮海鄭兵降清;清康熙五年,林順率官兵駐防河南洛陽;康熙七年,林順再奉命帶領金門籍的陳樞等四十三名將官及八○六名士兵,到魯山縣駐紮屯墾。
林順抵達魯山後,在沙河以南、彭河以西劃地安營,仍按部隊原作戰單位設立閩興屯,供官兵及家眷生活、軍墾,這些軍墾點如今形成了各個村落,分佈在馬樓鄉、襄河鄉等地,林順的駐地取名沙渚汪,部下陳樞的營地取名為老將莊。
陳志從《閩豫林氏近支宗譜》裡,不但發現了金門來的先祖陳樞與林順綿密的互動史料,更驚訝地是,翻查到會議稿和出征路程日記,揭開金門族人隨林家為首的藤牌軍遠征羅剎的秘辛。
「羅剎」是中國人對沙俄軍隊的稱呼。十七世紀中葉起,沙俄軍隊開始入侵中國東北邊境,並於雅克薩等地駐城據守,燒殺搶掠中國邊民;一六五八年七月,清軍趕走雅薩克沙俄軍,但七年後又被占領。
異常凶殘、有「惡鬼羅剎」之稱的沙俄軍隊所帶來的禍害,讓已平定內憂、卻有外患的康熙帝忍無可忍,康熙二十四年(1685)初,下令林順的侄子、駐守洛陽的林興珠帶兵征討。
為了這一次出征,清廷兵部特地召開軍事會議。文獻中,無法清楚魯山原林順部官兵有多少人參戰,但林興珠所率二十名將領中,林順另一侄子林建為副將,陳樞的孫子陳昂為僉事都督。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初一,遠征軍自魯山出發了。由於這天是農曆新年,林氏、陳氏的族軍只得提前於年三十晚上過年。
水陸戰,萬里長征沙俄軍奪雅克薩
正月二十八日,羅剎遠征軍到達北京。
到達北京後的行程,林氏家譜內〈進征羅剎路程〉日誌上自二月初一日起,有詳細記載。
這支曾經是明鄭舊部的藤牌軍,二月初一,先是督軍的林興珠隻身前往五泉山見駕,兩天後再帶四百官兵在康熙帝面前操演,康熙在閱兵後,特賜宴全體將士,還為每人發賞銀。顯然的,這支精銳遠征前的表現,康熙帝是滿意的。
至於羅剎遠征軍所使用的武器,林氏後人林三甲在接受《平頂山晚報》訪問時透露,「藤牌兵所使用的藤牌為山中老藤製成,呈圓盤狀,中心凸出,邊沿高起,直徑約一米,重約四公斤,內編兩根藤條用於手臂執持,兵器極難破入」,又從林家後人口傳,製作好的藤牌需在油中泡上半年,再曬上半年,如此反覆來回十餘次,陸戰時可做盾牌,水戰時還可做船隻。
藤牌軍在京城休整三日後,農曆二月二十八日開始了萬里遠征路。
接下來的故事,讓我們引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河南《平頂山晚報》一篇《藤牌軍遠征雅克薩─林順古宅引出的故事〉,重現藤牌軍的長征歷史現場:
「從初十開始到十六,每日行程四十公里,二月十七日行四十五公里到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隨後,以每日數十公里速度推進,他們過涼水河、綏中、寧遠州、錦州、盛京等地。農曆三月十三,兵將到達老邊上木城下營。這裡已是中國與外國的分界處,『過此邊門,日行至晚,俱是荒山,到站方有木牆草屋,絕無貨物、吃食之類,且多陷泥難行』。此後數天路程越來越難走,在深山泥濘的小路上盤旋,『此山多蛇』,『唯見豺狼熊虎』。困難越來越多;『農曆四月初行十公里後遇大江,無船渡水。掘大木剜成小船來往渡兵……』藤牌軍於農曆五月十九進入作戰區域。藤牌軍在整整百天時間裡,長途跋涉萬里,九死一生,可謂歷經艱難困號苦。」;「據日誌記載,林家軍又行四日後,終於到達雅克薩城外安營紮寨,並搶得敵人數十匹戰馬。通過觀察,林興珠發現,雅克薩城純粹是木頭搭建的木城,『其城門開一方洞,高三尺,闊二尺,僅可容一人低頭彎腰進入,城內有木塔,高十餘丈,木屋層樓。盤旋而下。其中木屋用大木橫搭,縫中塞堵青苔,上用木片遮擋,城門外有一水溝,溝外又加木柵,防守相當堅固。』;「農曆五月二十四,沙俄救兵趕到,被林將軍率兵頃刻殺退,生擒其六員名將,林家軍隨後展開進攻,水陸兩路圍困雅克薩。當夜,藤牌軍越三重壕溝,直迫雅克薩城下,並堵住要口。防止敵人黑夜突圍。五月二十五黎明時分,藤牌軍開始發動總攻,用炮火打傷很多敵人。都督王志、參將蔡盛、游擊張天命請命作為先鋒,堆柴火於城下,準備用火燒城。」;「一座木頭城,如果用火攻,顯然頃刻間就會被燒為灰燼,羅剎兵見大勢已去,奔逃無路,到中午的時候頭目伊立喀只好率眾投降。五月二十六,林興珠上報朝廷,報告雅克薩大捷的消息;六月初二,林家軍順水路凱旋」。
年三十,保留藤牌軍出征提前過年
一場過了三百多年的戰事,因為是大年初一奉命出征,影響所及,至今,魯山縣潔沙渚村海澄林氏族人,老將村浯洲陳氏族人,都還保有每年年三十提前過年、拜年的年俗。
魯山林氏後裔人丁興旺,其中沙渚汪村林氏人就有四百多口,襄河鄉的老莊,石佛寺、餘流、馬圪土當、袁寨等很多村莊都有林姓人。在老莊村,林氏後人為追念,敬拜祖先,還建有林家祠堂。林氏人數百年來一直都保留著大年三十過年的習俗,將大年初一提前一天來過,用這一習俗表達後人對林氏先輩的追念。他們認為年三十這天過大年,更有紀念意義。在年三十這天,當地林姓人家會舉家團聚,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村中鞭炮齊鳴,大家都要吃餃子,相互問好。
同樣的,魯山縣馬樓鄉老將莊的浯洲陳氏也是,先後都參與過「藤牌軍」的陳樞、陳昂叔侄,現今在老將莊已發展出第十四代、四百多人,每年年三十族人必聚集在「老將院」內提早舉行拜年儀式,藉予緬念正月初一族軍遠征羅剎的歷史。當年圍爐祝願出征者一路風順、平安回里的動人畫面,代代相傳。
年俗之外,老將莊周遭所留下紀念「老將爺」陳樞的老將院,清欽授昭勇將軍墓,將軍橋等遺跡,也都見證了一支參與「藤牌軍」討沙俄軍的清康熙金門族風雨征塵歲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