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兩岸彭一萬顏立水金廈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點閱率:804
字型大小:

彭一萬,以小三通推大三通寫第一
〈廈門文化局長彭一萬今訪金門怕萬一〉;一則小小的短波,掀起金廈兩岸漫天風雲。
那是十三年前,一九九六年元月六日星期六出刊的《金門日報‧鄉訊》,完全掌握了廈門市文化局長彭一萬以「廈門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帶南音樂團到訪台灣,也將利用行程空檔以私人身分走訪金門的「獨家」訊息。當時兩岸雖已開放文化交流,但政府仍採嚴格管制大陸官員赴台,即使到得了台灣,除非獲許可,否則不得擅自離開台灣到「境外」的金馬等外島;訪台的行程規定,彭一萬實在不清楚或記不得有這麼多的限制條文,心想人都到台灣了,不走一趟在廈門肉眼可及,日夜盼望的金門,將會是一輩子的遺憾。又經由《鄉訊》牽線,找來國大代表楊肅元與攝影師許少昆作陪,機票一買,亮出來台許可證件,松山機場出境檢驗人員竟手一揮,讓他順利登機抵金。「如果沒有『萬一』,廈門市文化局長彭一萬今(六)日上午,單槍匹馬搭乘早班機來金門作金廈文化交流訪問。彭一萬一旦踏上金門土地,將是金門開放以來,位階最高的大陸官員來訪,深具歷史意義」,雖已作過行前專訪,《鄉訊》卻以不到一百字的一小則《鄉訊短波》淡化處理彭一萬的行蹤,怕的就是新聞作太大,「一萬」變「萬一」,但又不願從「獨家」變「獨漏」,最後決定採簡短訊息處理。
《鄉訊短波》還是產生了放送效應!彭一萬搭乘上午的遠航○五三班機一降落尚義機場就給駐金的大批平面、電子媒體堵住。只因當時民間有著推動金門、廈門「兩門對開」小三通的熱絡期待,以及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引發「台灣危機」的敏感氛圍;做為第一位自廈門來的官員,彭一萬一踩到金門的土地,等於踩到了政治地雷。
「金廈有八緣之親:史緣很久、地緣很近、血緣很親、語緣很通、神緣很合、俗緣很同、商緣很廣、文緣很久」、「以小球推大球,以小三通推大三通,以小島推動大島」、「長空有月照兩岸,浩海無礁宜三通」……彭一萬被推到浯江飯店召開記者會、拜訪金門縣議會、拜會金門縣政府與縣長陳水在,兩門交鋒、參觀金門日報社……留下一句句金廈「小三通」名言,離去前又作了首〈門字歌〉:「廈門望金門,金門望廈門;兩地都是門,本是一家門。長年關大門,同胞難入門;何時齊開門,骨肉迎進門」。
金門意外之旅,彭一萬也意外讓自己走入小三通「兩門對開」史。
一趟金門行,私人行程變推動「小三通」的官式拜訪;擦槍走火,彭一萬受到兩岸「砲火」所傷。
當時台灣並不主張「小三通」的陸委會,注意到彭一萬的大動作,元月十一日晚搭機離台返廈前,境管局官員對他違反來台規定行徑提出嚴重警告,「彭先生,你下回要再申請來台灣,恐怕沒那麼容易了!」回到廈門,可講「兩門對開」但避諱「小三通」字眼的中國官員也早從報紙報導、新聞畫面掌握到他行前未向這邊「報備」去見金門縣長的政治動作,黨要他寫「報告」但彭一萬遲遲未作報告交代,反倒搬出了北京高層對兩岸關係「符合三個有利,就要去做」,「三通,可從廈門對金門開始」等指示作為「護身符」,此事才漸被淡化處理。
顏立水,隔海傳遞金同文化小三通
「金門,我們到了!」
距離首訪台灣,金門已隔了十三年時間,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一天之內,彭一萬同時再踏上金門與台北的土地。
早已自官場離休的彭一萬,是以「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身分,帶領前同安文化局長顏立水等一行十七人,第一次經由金廈小三通中轉到台灣參加第二屆福德文化節,也趕上了「金門鄉訊聯誼會」周年慶的「吃頭聚」。
上午八時三十分自廈門東渡碼頭乘集美號,一個小時後到金門水頭碼頭,再轉搭十一時四十五分的立榮B7886班機飛向台北。這一段兩岸水、陸、空交會的三通里程,兩位祖先都來金門,當過同安與廈門文化局長的顏立水、彭一萬,較其他團員,心情感受要激動、複雜得多。
祖籍金門賢聚的顏立水,擔任過十年的同安縣文化局長,在文革結束後靠著一輛腳踏車踏遍同安境內調查、保護文物、古跡,包括三十多處朱熹遺跡及陳健墓、蔡復一等處涉金先賢行跡。他是第一個跨海投稿《金門日報》的大陸作者,在彭一萬訪金門的前一年─一九九五即有作品陸續投寄發表;也是第一個在金門出書的大陸作家─一九九八年《金門與同安》一書入列《金門學》叢刊第二輯;之後又出《先賢行跡采風》、《顏立水論金門》;又是第一位當上金門縣政顧問大陸人,二○○五年首度回金門祖鄉,以其發掘連繫金同文化情感的用心用力,受到金門縣長李炷烽的肯定。
彭一萬是第一位到訪金門推動「政治小三通」的廈門官員,顏立水則是第一位以隔海遞鄉情帶動「文化小三通」的同安文史之士。
在金門停留兩個小時、旅行社安排「逛特產」、「吃麵線」的轉機空檔,顏立水一通電話召來金門文史友人黃振良,託他將九月二十六日文革後同安孔廟將首次舉行祭孔的請柬轉交給金門縣長李炷烽。
彭一萬不時打量著這座因中轉帶來擁擠台商、陸客,觀光客的島與機場,跟他十多年前初訪時的清冷,甚至還帶點「肅殺」氣氛,「金門的確變了」、「現在就等金廈大橋趕快建起來」。
聚台北,鄉訊人物家族會共思母鄉
「台北 ,我們來了!」
接近下午一點,飛機在松山機場降落。
彭一萬、顏立水將落點台北的第一通電話打給《鄉訊》。因為當年《鄉訊》牽線了彭一萬訪問金門、也促成了顏立水在金門出書。他們也是《鄉訊‧星期人物》書寫過的對象,〈顏立水 金同文史拓荒者〉、〈彭一萬 兩門對開第一人〉,出自二○○八年十一月的兩篇報導,也讓身在彼岸的顏、彭二人,加入「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家族。
彭一萬、顏立水來台八天的主戲是南下屏東車城福安宮參與福德文化節; 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七月二十五日晚在中和市狀元樓的「吃頭聚」鄉情盛會,他們恐無法自屏東往台東知本途中趕回。
抓住在台北的第一夜,《鄉訊》特別為彭一萬、顏立水安排了另一場「鄉訊家族」交流聚會。地點選在光復南路藝術家國策顧問李錫奇的工作室。
跨越十六年時空,他們都是《鄉訊‧星期人物》聚焦過的對象:〈李錫奇 追尋美術夢情歸浯鄉土〉(1993.07.31)、〈龔鵬程 願圓金門大學夢〉(1995.03.25)、〈呂坤和 拓寫鄉情的畫者〉(1996.02.03)、〈許水富、楊筑君 藝術文學時空交會互放光芒〉(2007.09.01)、〈張輝明 寫下三采文化傳奇〉(2008.03.15)、〈古月 浮游蒼穹之上的文學澄月〉(2008.05.24)、〈彭一萬 兩門對開第一人〉(2008.11.15)、〈顏立水 金同文史拓荒者〉(2008.11.22)。
跨金廈的兩岸「鄉訊人物」走出報導版面相聚,對待金門,他們會激盪出何種火花?
話金門,同祝願文化延伸金廈大橋
「兩岸大概還有十年談判空間,金門必須抓住黃金十年趕緊作好定位、規劃、發展」,曾推動〈金門學》研究佛光大學創校校長、已在北大客座五年的龔鵬程看到一個在兩岸擺盪、混沌不明的金門,「金門人不能再只用自己的角度、思維看金門,也必須跳開用外面的眼光看,如此金門才能放大格局」。
「金門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可惜的就是當今代表性的文化活動缺少持續性」,藝術家李錫奇感於金門「放煙火」式的文化,像曾有口碑可對外聯繫、尋求對話的詩酒文化節、碉堡藝術館等斷了,一座現代美術館也遲未能打造出,他認為文化必須深耕,文化活動必須永續經營,「文化的金門才可能長長久久」。
「從浯江溪北堤溪上加蓋停車場,三落的百年風華歷史建築甲政第被拆毀建大樓,讓我不得不對金門未來的發展感到有點悲觀」,六月二十二日甫通過台灣師範大學首屆藝術所國畫組博士資格考的呂坤和,在古溪流、傳統建築外,他也認為每一時代都應有其代表性的建築物傳世,「金門是個特殊的島嶼,應該也要有解嚴後,具時代性的建築地標」。
換一個角落,從廈門看金門,著有《海上仙洲──金門遊》的彭一萬看到的是「金廈大橋的文化延伸」,這座橋一旦建成,金廈將成為「一國兩制雙子城」,形成「一小時生活生活圈」,也將出現新的產業和文化空間,值得金廈共同投入打造;甫出版《朱熹在同安》顏立水,對金門重建中的燕南書院、倡議中的孔廟都樂觀其成,但與金門一衣帶水的大同安地區也留下諸多涉金文物,「金門有同安人,同安有金門人」,他認為金同應從保護涉金文物產生文化聯繫,共構「和諧兩門」。
風雲金廈,彭一萬、顏立水從廈門經金門來台北,與「鄉訊人物」的歡聚,時間雖短促,卻留下了一家親的土地與文化情感聲音,也共同期待著下一回合的兩門大橋,文化大橋早日打開的美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