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分離隔絕金廈在兩岸臨界點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點閱率:1,417
字型大小:

一九四九金門人走過一甲子系列報導五之三﹕撤退篇
兩岸隔絕,無法寄達收件人的家書
「繩武兄:自你離開故土已四十年多,聽說你有寄信回來,我當時也不知道如何給你通信,或者是當時共產黨政策限制,無人給你相認,因此使你失望。父親1960年去世,母親1963年去世,家□1955年勞改死在外地,現在家裡只有家望繼承家業,還有姐妹:清治、燕治、□寶、淑治,都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這次聽你的朋友告訴我們,你已有一個高華的家庭,我實感高興萬分。現在大陸放寬政策,搞改革開放,歡迎尋親訪友,通信尋找親骨肉,請兄嫂、兒媳回來一次給我們姐妹見一面,我也年老體弱,身體不好,多麼盼你們回來吧。祝你們幸福 妹妹:燕治一九八九年三月三十日」。
別以為這是一封自大陸寄向台灣的家書,它的落點在金門。可惜,這是一封遲到的家書,收件人來不及拆閱,就已告別人世。
從莆田受聘到金門當小學教員,教過前金馬立委黃武仁的林繩武,因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火造成兩岸分離,他再也回不了老家,自此與父母、弟妹離散。
林繩武過世後,一九八九年春天,他居住在金門金寧鄉下埔下村的女兒林麗金、兒子林仲達等家人,才輾轉收到一封發自福建省莆田市笏石鎮蘇坊村的信件。信是由林繩武的妹妹林燕治具名寄出的,信的內容透露林家在大陸狀況,父母已亡,弟弟妹妹有人在勞改中喪命有人還健在,「你離開故土已四十多年」、「多麼盼你們回來吧」。
再也回不去。因為收信人不在了。他的孩子們讀著信裡盡是陌生的親人名字,因手寫簡體字的關係,有幾個名字在字跡模糊中還真難辨,也找不到人可以比對。
那邊回不來,這邊回不去。兩岸隔絕的大時代悲劇,盡在一封封來去的家書中顯影。
客居金門的林繩武,只是萬千故事中的一個罷,這個故事的張力在於,主角生前有親可探而不能探,竟在亡後才由第二代完成迢迢歸鄉路。
金廈分離,金星輪見證了歷史水域
 我們缺乏文獻可證金門、廈門間的金廈水域是哪一天斷航的?
就《金門縣志‧大事記》的推論,應該就是六十年前的今天──一九四九,民國三十八年的十月十七日,縣志載「廈門淪陷,國軍主力集結金門,湯恩伯率部駐金」。
廈門既已「淪陷」,金廈水域自是不通了。川行於金廈的主要客輪「金青輪」「金星輪」也是在當日從廈門趕載了一批返鄉客後停航?
關於「金星輪」,曾經是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日軍登陸,占領金門危急時刻,金門縣長鄺漢連夜召集縣府人員遷移至大嶝的「逃難船」,日軍封鎖下的金廈水域,「金星輪」停擺,這一停駛十二年;一九四八年上半年出刊的金門《顯影月刊》,載了三則「金星輪」動況,一則是「金星復航行旅稱便」:「金星輪收回問題,傳聞已久,最近始由新加坡金門公司派員回國,並請王觀漁代表向閩通公司索還船身,接洽機件代價,閩通公司初索價一萬八千元港幣,經數度接談,降至一萬二千元,最後王代表以事關吾金交通安全,再向該公司經理莊華,力求減少,結果以一萬元港幣承買全部機件,至於收回款項,即由金門公司負責五千元,林清池交還二千元,不敷之數,先由王代表向鋁礦公司借貸墊付,現金星輪已於本月底開始墊付」;第二則〈珠還合浦金星復航〉:「吶喊已久之『金星輪』果於本(二)月二日復航,珠還合浦,十幾年依然無羔,查該輪原為煤爐,現改為汽爐,但速度不亞當年,輪船公司經理為蔡維暹、陳天眷。船票三十元,因原有之『金青輪』亦照常執行,一港兩船,未免競爭,所以票價如此便宜,亦旅客之福也」;另一則〈金星輪船兼航塘東〉:「金星輪自復航以來,與金青輪競爭甚烈,價資削低,受虧甚巨,金星輪收回後,內部機件未臻完善,於去月杪停航處理,至本月八日始繼續復航,頭三天為復航紀念,免費優待,以後即照金圓一千五百元,並定每逢舊曆三、六、九,由金轉航塘東,稍以彌補損失,原有的金青輪,別無港路,仍川走金廈,然時航時停,不能標準,故搭客日少,聞該輪時有在半海增漲之事,甚為旅客不滿,煩言嘖嘖,該輪亦定每逢四、八,跨石碼、安海等港云」。
「金星輪」係一九二三年由金門輪船公司打造,航行金廈的客輪,在共黨勢力崛起後,期間也發生了諸多海上波瀾,縣志載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日「金星輪由廈抵金,軍警搜獲旅客攜有反動宣傳品者十四人,扣押訊辦」,同年五月「共軍陷漳,金廈交通斷絕十有餘日,從十九路軍入閩,金廈交通恢復」;一九三四年六月三日「縣警備隊於金星輪搜獲伏劫匪徒洪承便、黃振玉二人,即解泉州剿匪司令部訊明槍決。金星輪每逢二、五、八,川走後五堡、雞冠頭一線,因水路不靖,宣告停駛」。一九三七年十月日軍據金門,「金星輪」將縣長鄺漢送到大嶝後再告停駛,一九四五年十月三日金門光復,此時航行閩域的輪船,有金興輪、中興輪等,其中中興輪於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八日,由安海開往廈門途中發生兵匪槍戰,致船失重心傾覆,三百多旅客有一百三十餘人落海死亡,時屬金門縣轄的大嶝鄉民眾特出動搶救。
停駛十多載,一九四九年二月二日「金星輪」復駛,在海上多事之秋,航向的,又是一個很快到來的終點。
「金星輪」,參與也見證了兩岸一九四九的金廈歷史現場。
戰爭鴻溝,一群邊緣人被阻絕門外
 「她環顧四周,碼頭是混凝土蓋的,從岩石崎嶇的海邊向外延伸,繞了一圈,形成一個簡單的港口。港裡的漁船有十幾艘,很多都是木殼帆船,跟她現在坐的這一艘一樣。遠處碼頭迅突然矗立了一座陡峭的岩壁。港口就在山腳下,而山勢一直延伸到島內」、「她看見山脊那邊的山坡上有個小村子,大概有一兩棟屋子吧。她聽見聲音,轉頭過去,這時才看清有幾座偽裝過的混凝土碉堡散佈在港口周圍,有些則蓋在岩壁上的頂端。每座碉堡都有砲管從狹縫裡伸出,碉堡周邊有荷槍實彈的哨兵在巡邏。她聽到的聲音就是哨兵在換崗。這寧靜的小漁村跟這些碉堡士兵乍看之下似乎格格不入,實際上卻融合得不著痕跡,她實在不能不覺得訝異。原來這就是金門,一個全然陌生新鮮的地方。」這是旅美華人作家陳壯飛在小說《漂流的火焰》裡所描繪的一九四九年金門地景,述說一位上海姑娘吳耀梅搭「太平輪」要到台灣基隆途中,船抵舟山群島白節山海域,發生船難,千餘人葬身海底,在海上漂流的吳耀梅幸運地被一金門漁夫林建國救起,從此留在金門島。滿載逃難人潮、發生在一九四九年元月二十七日傍晚的「太平輪事件」是真的,但《漂流的火焰》裡的吳耀梅是小說中的人物,經由她串連出一個兩岸分離的金門故事。
「解放軍攻占石碼後,不久後又攻下廈門島,緊接著大軍壓境,直指金門島」,同樣是史實下創造下的小說,大陸作家康玉德所寫的《霧罩金門》一書,也刻畫了一九四九山雨欲來的金門。
國民政府軍隊兵敗如山倒,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天安門宣告成立;十月十二日,中華民國總統李宗仁頒布中央政府遷往陪都重慶令;十月十七日,福建的廈門、平潭失守,福建綏靖公署主任湯恩伯率部移駐金門,整個國軍主力往金門集結。
廈門遭共軍解放前夕,「金星輪」自廈門載送一批回返金門的旅客後劃下來去金廈的句點。金門有人過不去,現任台灣省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的蔡榮根,他來自大陸、在「金星輪」工作的父親蔡遠靜,從此人與船長留在金門,名字也被誤載為「蔡遠征」,另一曾任職金門日報社的章麗河,七歲時被母親從廈門帶到金門一遊,才待幾天,沒船可搭了,被迫留在金門,連本姓「鐘」也被訛載為「章」;廈門有人回不來,後浦「文厝內」家族成員、年僅十歲的文安朗隨家人赴內地一遊,沒能趕上返鄉的船被困在大陸,另一古寧頭人、三十二歲的李永昌,只為到廈門吃拜拜,一夕間回不來金門,連名字也改作「李杰民」。
「有人去對岸買瓶醬油,就回不來了。五千個金門人,就被留在對岸」,作家郭冠英在〈腳踏兩條船〉文中的一個小故事。
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裡印證了金廈兩門「上午出門、下午關門」的實例,四十六歲的婦人呂愛治,用一根扁擔挑著兩簍金門的海帶和小魚,從金門跳上舢舨到廈門叫賣,上午才出門,下午就回不了門。再回到金門的時候已九十六歲,丈夫已逝,兩個兒子失散,「原來的家,還在原來的地基上,垮成一堆廢墟,她只認得門前兩塊石頭」。
「如果划一條『雙槳』,從最近的角嶼出發,只須一千多下就能到達,金門離我們很近啊!」、「然而金門又離我們很遠。這一千多米的距離,在近半個世紀來,是一條很難逾越的戰爭的鴻溝」,身在福州的中國學者劉登翰,從廈門看金門,拉出一條看似近、又很遠的地理空間與政治空間距離。
流離時代,尋親章節加重悲劇氛圍
 一九四九的大撤退,換來金廈兩岸沒完沒了的烽火糾葛與尋親章節。
打開址設廈門的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所印行的《福建省金門同胞名錄》,厚達三百八十四頁,每一頁塞二十個名字,七千多人,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永春、同安、翔安,處處都有一九四九年前留下來的金門原鄉人及其繁衍的二、三代。
因為一九四九,每個人身上都藏了則尋親故事。
「鼓浪嶼張亦熊尋找金門父親、前浯江小學校長張維熊」、「龍海市郭坑鎮東溪農場楊秀英尋找金門夫婿」、「十六歲離開金門、住廈門的許文辛尋找後浦南門奎閣旁老家的親人」、「永春李明福,尋找金門老家的兄弟姐妹」、「同安黃金良尋找金門西園村大哥黃展宏」、「陳玉葉尋找金門陽翟村老母親」、「南安水頭村黃夢樓尋找金門水頭村父母、兄嫂」…。
一長串尋親隊伍中,在兩岸開放探親的年代,有人找到了,更多是找不到或者來不及見親人最後一面;幸運找到的人,十八歲離鄉,原名陳玉葉的黃亞玉,七十歲那年尚且能尋著、擁抱見到陽翟村的百齡老母;悲情找不到的人,三十歲那年從金門水頭村移居南安水頭村的黃夢樓,等了半世紀、八十五歲時終於回到家,但在水頭村門牌98號老宅所望,竟是人去樓空、雜草叢生,父母、兄嫂俱亡故,她已無親可探,兀自坐在門前的石階哭泣。
〈望鄉70載,阿嬤由廈返金探親〉、〈少小被拐離家園,70年一圓尋根夢:莊添順從泉州到沙美尋親,當年僅七歲記憶模糊,如今人事全非憑添幾許惆悵〉、〈70年了,還沒找到金門親人〉、〈又有兩位金門籍老人可望回鄉:一個是年近九旬的許環阿嬤,一個是85歲的唐友竹老先生〉…,這是金廈小三通以後、二○○七年的金門愛心慈善基金會蒐集的剪報,集中在中國時報、金門日報、廈門日報等兩岸報紙版面上,每一則標題,都隱藏著一九四九帶來的時間之傷。而這樣的情節,一個接一個持續上演,永難落幕。
「經過六十年後如何看待一九四九年,從歷史脈絡而言,不應只停留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維上;不應只關注國共兩黨的觀點。一九四九年的逃難潮為台灣注入新血,文化及社會都起了變化…」,林桶法的《1949大撤退》一書,道出一九四九關鍵年代對台灣的巨大衝擊。
換個場域、角度,從金門看一九四九,大撤退、大流離及隨之而來的古寧頭戰役,金門,夾處兩岸之間,被縮影的一九四九,加重的悲劇氛圍,卻也是站在兩岸歷史的轉捩點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