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血脈相牽重建海峽斷裂兩門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點閱率:967
字型大小:

一九四九金門人走過一甲子系列報導五之五﹕完結篇
閩歌兩首,林火才唱出土地的重量
「看破我大燈挑過漳浦,不管汝同安箍。挑過漳浦浮南橋,朋友介紹乎人招,講她兜有米粟通我糶,羞伊瘸腳,三腳弄趒,朋友甲我直愛笑,講我甘願老爸甲人叫,鬥這隻渡船搖匡搖。」…。─〈挑大燈〉(節錄)
「八月十號,暗飽吃飽還未睏,提起戰爭亂紛紛,忽然門口狂狂滾,囝仔喊聲鬥歸群」、「放炮打鑼嚷旺旺,不知哪做迎尪公,開門甲看,聽人在講,講咱中國勝利日本亡」、「侵略者到這一場空,伊全國的土地要獻乎咱,咱不忍甲 ,罰伊來做苦工」…。─〈原子炸彈歌〉(節錄)
〈挑大燈〉、〈原子炸彈歌〉,兩首歌,道盡了民國以後土地與時代的重量。
一九九○年,尚處戒嚴、軍管的戰地環境,民俗學者陳益源想盡辦法進入金門作田野調查。他挖出了一位「金門國寶」─林火才。
當年六十歲的林火才,後浦城的街坊鄰居稱他「臭屁叔」,但他可一點也不「臭屁」,自稱沒讀書、不識字,卻能不必看詞、讀譜,用清楚、流暢的閩南語,把合起來近千字的〈挑大燈〉、〈原子炸彈歌〉,一字不漏唱到完。
一九三八、民國十七年出生於金門後浦的林火才,一九三七年,年僅九歲的他,跟著家人「走日本」、避居內地;父親在三十七歲時過世;少年的他即挑起養家的重擔,開電船「走水」於金廈海域,十六歲就當上船長。
一九四○年代,林火才在漳州客途,從歌仔戲大師邵江海身上學得閩南說唱藝術技藝,牢牢記下〈挑大燈〉、〈原子炸彈歌〉等歌謠。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烽火燒到閩南,趕在十月十七日廈門遭共軍「解放」前,林火才從內地掉頭、急行回金門。再晚一步,他就是「淪陷」在大陸的金門人了。
經歷日據、國共交戰,看盡金廈水域興衰的林火才,因為活著,為邵江海保住、承傳了〈挑大燈〉、〈原子炸彈歌〉等閩南說唱之音。
二○○九年十月二十五日,金門文化局與成功大學合辦的「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自台南會場移師金門會場;隔天,十月二十六日,八旬老人林火才在成功大學中文系主任陳益源、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林明德、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及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唐蕙韻的扶持、引導下,緩步登上金門會場,首次正式公開作「閩南語說唱藝術表演」,與會學者、學員,終於從他身上聽到今已近乎失傳的〈挑大燈〉、〈原子炸彈歌〉,時而雄渾、時而低沉,悲喜交加的曲調、嗓音,迴盪在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全場動容,包括來自中國的學者劉登翰也趕緊拿起相機趨前拍照,試圖紀錄、留下珍貴的畫面。
「『臭屁叔』的閩南說唱表演簡直比電影《海角七號》裡的『國寶』茂伯還精采!」會場贊歎聲連連。
「啊,昨天十月二十五日是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今天十月二十六日是日軍占領金門七十二周年」,俟「 金門國寶」林火才唱畢〈原子炸彈歌〉,甫從台灣總督府檔案昭和十三年、十五年《公文類纂》挖出「金門/菸草/鹽」及「金門/鴉片」第一手珍貴文獻的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驚覺林火才的歌聲巧妙出現在兩個影響金門土地與金門人命運的紀念日。老天冥冥中的安排?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道水域,從漳州的歌仔戲大師邵江海到金門閩南說唱「國寶」林火才,在隔斷的水域,再又拉出一條聯繫的線。
斷裂時代,閩南文化研討聽見金門
一九三七年十月,大東亞戰爭下,日本海軍陸戰隊德本光信聯隊兩千多兵士,強行登島、占領金門,封鎖、控制金廈水域八年。
一九四九年十月,國共爭戰下,「中國站起來」,十月一日,毛澤東手勢在天安門廣場一揮,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建政,但仍未放過南移、作困獸之鬥的蔣介石軍隊,十月十七日輕易解放廈門,八天後盤算著一舉拿下金門再解放台灣,不意在十月二十五日的古寧頭之役吃敗仗,自此兩岸兩個政權形成。
二○○九年十月,長期冷戰對峙、隔海對抗,兩岸分離分治,共度一甲子;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重返古寧頭戰場,宣示以交流協商,化解仇恨對立,「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
就在馬英九踏上金門土地紀念古寧頭戰役的同時,一支包括前中國福建省副省長汪毅夫在內的四十餘位學者,自台南搭上立榮航空飛抵金門,出席、接續「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金門會場。
金門為核心,台南為樞紐,一場跨地舉行的閩南文化會議,意外撞上了七十年前日據金門、六十年前金門戰役的「十月烽火」歷史性紀念日,也提供了這塊土地和它的人民的歷史回顧、未來思索。
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上,鑽研日治台灣史的林正珍,繼二○○八年在「金門學學術研討會」發表〈『消失』在台灣歷史文化中的金門〉論文後,此回又提出〈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金門與台灣〉。
林正珍論述一九三六至一九四五年日據的金門與台灣,其實也延伸、觀看了一九四九以後的金門與兩岸,特別是台灣的互動關係,「一般人對金門與台灣兩地關係的印象,主要是來自當代『戰地金門』和『台澎金馬』政治共同體的想像,事實上,金門與台灣在歷史上的互動,遠比一般人對它的認識還多。而自馬關條約簽定後進入台灣日治時期,兩地人民雖然仍有商業及生活上的交流,但大抵在1895至1937年時期的台灣與金門有著非常不同的歷史發展路線。基本上,當時台灣在日本統治下,也在其殖民政策的執行下,奠立了現代化根基,而同時期的金門隸屬同安縣,島內的發展仍在中國華南的既有脈絡中。一九三七年日本占領金門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金門人有近八年『日本手』統治的經驗,這時金門與台灣的關係才正式躍上歷史舞台,而一九四九年後金門更成為『保衛大台灣』的前線,也在『冷戰』中鑴刻著台灣的國境線」。
〈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金門與台灣〉,林正珍帶出一九三七年,也點出一九四九年後的金門,「如果拉大與拉開歷史的場景,將『日本/台灣/金門/華南/南洋』連成一線,那麼進入我們視野中的將會出現環太平洋水域這樣的圖景」。
〈地方社會網絡的斷裂與重建:1949─1960年代之間金門及東南亞鄉僑的關係之探討〉,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江柏煒在閩南文化學術國際研討會台南會場發表的論文,從一九三七直接切入一九四九,「一九四九年以降,金門成為國共對峙及世界冷戰的前線基地。在軍事統治與意識形態教化的控制下;傳統宗族社會的力量受到壓抑,原先與海外鄉僑的密切關係也受到限制。直到一九九二年,在長達四十三年的軍管期間,金門從一個開放的僑鄉變成一個封閉的戰地及禁區」;一九四九年被切斷的兩岸水域,為金門社會帶來的巨大創擊,江柏煒也道出,「一九四九年以後,金門從開放的僑鄉變成封閉的戰地,不但完全斷絕了與廈門之間的往來,也大大限縮了與海外僑社、海外華人社群的關係」、「從政治史的角度來看,從開放的僑鄉到封閉的戰地,確實是歷史結構的巨大斷裂,也具體影響了一、二代人的生活模式」。
血脈相牽,尋訪也重建金廈兩門情
一九四九年以後,隔絕的兩岸、封閉的島與島,直至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十一月二日,國府正式開放大陸滯台老兵得以返鄉探親;五年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金馬亦宣告解嚴,解除戰地政務,但必須再捱到另一個十年後的二○○一年元月,金馬與福建才可以直接「小三通」往返。
大兩岸與小兩岸,半世紀封鎖,迢迢歸鄉路。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台胞蔡先生與分別五十年的老姐姐在廈門和平碼頭相會」,二○○八年七月,中國福州的海風出版社出版《血脈情牽》一書,封面圖片使用一張開放兩岸探親的歷史性鏡頭,分隔半世紀的姐弟相會廈門和平碼頭,姐弟相擁而泣的畫面,撼動人心。
同樣是廈門和平碼頭,二○○一年元月二日,金門縣長陳水在領軍的一百八十人小三通首發團自料羅港乘「太武」號航向,十一時五十五分登岸,破冰之旅,陳水在有感而發,「金門、廈門兩地相距只有六千公尺的路程,足足走了五十二年,這個代價太大了」;這邊過得去,那邊也過得來了。同年二月六日上午,載送八十位年逾六旬金門滯閩廈老人的「鼓浪嶼號」開回故鄉的港灣,重返母土,有老人一下船,竟激動地跪拜,親吻腳下的泥土。
「年逾古稀的黃老先生,已經在廈門居住六十幾年了。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在金門登陸,黃鏡彤之父,時任金門海珠小學校長的黃清桂由於領導金門抵制日貨而遭到通緝。為逃避日本兵的搜捕,黃清桂舉家從棲身的山后村海珠堂遷到了鼓浪嶼」,廈門日報社記者盧志明在所撰述的《血緣情相牽》書裡,記載了金廈兩門尋親故事,離開時七歲,二○○一年春,再回來已七十歲的黃鏡彤。「船到料羅灣,一上碼頭,黃老先生就急切地在人群中搜索,希望能發現一兩張記憶中熟悉的面孔」。
一九四九的論述、書寫,台灣有龍應台激情之聲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大陸有盧志明節奏緩和的《血脈情相牽》。文字與影像並陳的《血脈情相牽》,全書分五章,其中第二章〈感受『兩門』情〉以金門、廈門為背景,收錄有〈青嶼燈塔為和平導航〉、〈尋訪跨越廈金的朱子行蹤〉、〈遊客初揭金門神秘的面紗〉、〈直航金門他首先找到親人〉、〈金廈海域品茗清香溢兩岸〉、〈金門戲台廈門戲班用武〉等篇章,大陸視角,聚焦開放後的兩岸與金廈,以另一形式描繪一九四九兩岸一甲子。
甲子兩岸,祈願和平酒香飄過兩岸
一九三七、一九四九,日據與國共分裂,兩個看似不相連的年代,卻對金門充滿關連、關鍵性,它們俱深刻影響了金門的島命與國族糾葛。
一九四九的大撤退,金門站在邊緣位置,烽火與政治夾殺,金門人成了「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文化學者林明德、邱坤良於一九九七年曾透過一篇文章觀看徘徊在金廈水域,回不了家的一群金門老人,林明德說遲遲無法找到歸宿的人物,「有力地展示了既荒謬又無可奈何的悲劇感」;邱坤良看待金廈地區所謂的小兩岸的人民「被歷史環境擺弄的更深刻的荒謬性」、「彼此休戚相關,聲息相聞的兩地人民,為了不知所以的政治鬥爭,突然陷入一場長達數十年莫名其妙的荒謬悲劇當中」。
一九四九金門人走過一甲子的歷史氛圍裡,林明德與邱坤良又在「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會場聽到林火才唱出文化情感、和平期待通兩岸的〈挑大燈〉、〈原子炸彈歌〉,深化了他們對以金門為核心營造「閩南文化圈」的認知。
因緣際會在金門見證一九四九歷史風雲一甲子的兩岸三地閩南文化學者,也都有著遠離戰爭、追求和平的盼望,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鄭振滿「願酒香飄過海峽」,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榮富賦詩「天風吹海客,烈嶼正臨秋。長醉浯江月,溶溶萬里流」,香港大學學者龔敏則即興寫下「香江浯江鷺江,大江大海入金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