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國會舞台立法院金馬風雲幻變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點閱率:1,679

反對戒嚴,金馬人路過立法院群賢樓
路過立法院『群賢樓』
一九九一 五月
總統宣告動戡時期結束後
台北 台灣 中華民國
中山南路濟南路口
寂靜夜色昏暗路燈下
樓梯口一個猥瑣的角落
幾塊長長白布條
抖出直若利刃的抗議書體
乾淨 俐落
三五金馬人士 夜宿 留守
『反對金馬二度戒嚴!』
『反對軍人干政!』
『守著立法院 守著戒嚴法』
(莫教政客胡亂運作通過金馬人基本權利再度流落)
─張國禎〈路過立法院『群賢樓』〉(節錄,1991) 
一九九一年五月,一群金馬人湧進立法院「五○七反戒嚴」,靜坐、夜宿、抗爭十一天,金門籍、台大畢業的詩人張國禎繼〈我的家鄉是戰地〉後,再度憤怒、激動賦詩〈路過立法院『群賢樓』〉,挑起金馬人的土地與戒嚴敏感神經。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為守護「金門大橋」建設預算,縣議長王再生領軍縣議員走入立法院、拜會院長王金平,距離「五○七反戒嚴」金馬民主運動已十九年了。
十九年的風雲幻變,立法院近百年的建築沒有太大變化,倒是人事風景已大不同,黃武仁、陳清寶、李炷烽、吳成典、陳福海,五位金門立委,來來去去,也從一九八九年的增額立法委員走到二○○八年的第七屆立法委員產生。
「 從陳清寶、吳成典到陳福海,都很拚!」王金平接見金門議長王再生,口中說出的,盡是對院內金門立法委員同仁的讚譽。
「都很拚」的立委問政背後,立法院還有一支心繫家鄉公共事務發展的「金門族」,一九九五年三月即組成「金門同鄉立法院聯誼會」,後來再衍生出「金門旅台中央機關軍公教聯誼會」,今年又將正式發起、登記為「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而帶領這支隊伍向前行的,是立法院總務處長黃炳中。
散落在立法院內十二個局、處、中心的三十多位金門籍駐警、技工、書記、國會助理、國會聯絡人,沒有人比他們更能充份掌握國會生態、熟知政經變化,甚至關係金馬發展的法案,這些人的串連、結盟,「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勢將形成金門同鄉新力量。
萬年國會,資深立法委員一待四十年
國民大會、立法院,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治權之地。
依據孫中山手創《五權憲法》的設計,是由國民大會代表全體國民行使「政權」,而於中央分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等五院行使「治權」,這也就是中華民國採行五權分立憲法與立法院的由來。惟依《憲法》規定,立法院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選舉出的立法委員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就其職權、性質及功能而言,相當於一般民主國家的「國會」。
做為「國會」殿堂,立法院的誕生,走過風雨飄搖的年代。
一九二八、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完成國家統一,結束軍政時期、進入訓政時期,同年,立法院在南京成立,胡漢民、林森,首任正、副院長,國民政府同時明令發佈、任命四十九名立法委員,任期二年。訓政時期,至第四屆的立法院,委員人數增為一百九十四名,其間制定了民法、刑法、土地法、勞工法、商事法、戶籍法、預算法、出版法、各級學校等基本法典,並完成《憲法》草案初稿,奠定中華民國行憲的法制基礎。
一九四七、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憲法》開始施行,第二年選出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七百六十人,五月八日自行集會於南京國民會堂。
國共內戰、兩岸分離後,立法院隨中央政府輾轉遷台,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第一屆第五會期第一次會議,與會委員三百八十餘人。
本該於一九五一年五月任期屆滿的第一屆立法委員,因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不能依法辦理次屆選舉,爰依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31號解釋繼續行使職權,這一「繼續行使」,拖了整整四十個年頭,至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被視為「萬年國會」的第一屆「資深立法委員」才全部退職、走入歷史。
不過,在第一屆資深立委期間,政府也辦理了六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戒嚴解嚴,金門立委聽黨意到尊民意
一九七二年,五十一名三年一任的立法委員產生,金馬地區亦分配到一席,同額競選下,吳金贊當選,此後又經歷了一九七五年、一九八三年的增額立委改選,吳金贊立委任期從一九七三年二月至一九八六年六月止,歷時十四年,其後獲派任福建省主席。
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九年,校長出身的黃武仁兩度當選金馬地區立法委員。
從吳金贊到黃武仁,代表了戰地政務時期,軍政黨一元化領導下的金門,立法委員很難有問政空間,吳金贊在《敬恭桑梓十四年》書中,自序一開始即表述「金贊深受黨國培育」、「貫徹中央決策」,總計二十七個會期中,向行政院及各部會提出質詢與建議,合計達八十餘條,「其內容以保衛金馬,鞏固台澎,加強國防,爭取民眾福利為中心」。
黃武仁就任立委,已是民主風潮燒起,接近台灣解嚴的年代,在黨意與民意間掙扎、游離。一九九一年五月,面臨動戡終止,金馬繼續戒嚴的尷尬處境,黃武仁在強大的要求解嚴,終止戰地政務民意壓力下,違背黨意、軍命,選擇與鄉親站在「反戒嚴」同一陣線,甚至以罕見的「嚴正態度、嚴厲語氣」質詢國防部長郝柏村,「乖乖牌」變「乖張牌」,豁出去的黃武仁丟下一句「大不了,我回鄉下去挑糞!」
衝破戒嚴線,最後一年多的立委任期,黃武仁打的漂亮,贏得掌聲,解嚴後不再尋求連任,實踐回鄉下挑糞種田的承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金馬解嚴,教師出身、國民黨違紀參選的陳清寶,於年底打敗黨提名的吳成典,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之後又在第三、第四屆選舉勝出,常穿戰鬥迷彩服登台質詢,以「金門戰將」自居的陳清寶,問政風格犀利、鮮明,令人印象深刻,也實際參與了金馬自衛隊員補償、離島建設條例等攸關金馬人權益至鉅的法案推動。
陳清寶在立法院期間,教師、國大代表出身的李炷烽也以新黨不分區立委加入為金馬發聲的隊伍,陳、李退位後,吳成典前後以新黨、國民黨提名身分,二○○一、二○○四年,兩度當選第五、六屆立委,為金馬與兩岸關係的突破及建設發展,作出貢獻,二○○八年,立法委員席次由二二五席減為一一三席,議員出身、無黨籍的陳福海以七十四票之差打敗國民黨尋求三連任的吳成典,當選第七屆立法委員,政黨政治掛帥的國會舞台,陳福海在立法院的身影顯得有些孤單,不過,「無黨」不意味「無膽」,他還是與林炳坤、康世儒、高金素梅勇敢加入「大哥」顏清標領導、任總召的立法院「無黨團結聯盟」,無黨五人行照樣虎虎生威,議事外,陳福海再廣聘國會助理、服務處主任,檯面下的選民服務比檯面上的問政質詢還要精彩,憑藉著手機裡的簡訊匣,就能充份掌握助理回報的每一件包括醫療後送在內的服務處理情形。
陽光希望,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
〈立法院有個金門族,要為同鄉爭權益〉,十五年前,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八日出刊的《金門日報‧鄉訊》,首次披露了在立委問政外,立法院內悄悄成立了「金門同鄉立法聯誼會」。
當年這個由立委陳清寶、新聞室攝影翁瑞美等人發起的聯誼會,「在一席金門立委之外,多了一層參與金門人權益促進的功能性發揮」。
「金門同鄉立法院聯誼會」,隨後擴大為「金門旅台中央機關軍公教聯誼會」,現任會長黃炳中;二○一○年四月,聯誼會班底,再發起組織「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將向內政部註冊為正式社團,最快六月創會。
「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的三十五位金門籍發起人,服務於立法院各單位,包括總務處長黃炳中,秘書處公共關係事務室翁瑞美,公報處專員李沛澄,公報處薦任速記員蔡慧敏,公報處約聘錄影師孫扶木,人事處科長李炳輝;總務處書記吳慕農,總務處交通科蔡登峰,總務處技工鄭明玲、張明珠、蔡永裕,駐衛隊小隊長許丕平、張鴻武、駐衛隊員葉志臻、王天仁、許金標、許丕雄、許丕圖、許丕年、盧志強、陳其師、陳淵東、歐火浪、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主任王錦芬,另有國會聯絡人基隆港務局公關科長許懷平,內政部科員李偉人等。
不再是十九年前走過立法院「反對金馬二度戒嚴」、「反對軍人干政」的悲憤,十九年後,一席立委加上三十多位立法院各層金門菁英,由黃炳中領銜發起的「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陽光、希望、未來,向鄉親報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