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新乘長風破萬里浪
「楊建新,四百三十八票!」
這個票數,雖未打破「台北縣」時期的金門同鄉會選舉史得票紀錄,但也將跨越入列「新北市」同鄉會時代的「楊建新第一」。
二○一○年五月二日,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改選第十一屆理、監事;九百多會員中,六百多人參與投票,每人可圈選出二十一名理事、七名監事。開票結果,監事候選人楊建新拿到四百三十八票,勇奪第一,相較上一屆選舉,以一百四十五票即穩坐監事第一的許金龍,這一屆的楊建新多了近三百張票,戰況之激烈,數字會說話;而歷來同鄉會選舉的「票王」紀錄保持者,仍是教師出身的洪炳源,他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的第八屆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監事選舉中,摘下八百一十七票當選理事,比後來當選理事長的張繼遠的八百一十三票多出四票。
「楊建新搶鏡頭搶出好成績!」
在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的大大小小活動場合,不見到他也難,或當接待、司儀、主持,或發言、提案,甚至在會刊、媒體曝光的照片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因此,說是「搶鏡頭」,其實就是「搶做事」。
一個原本只是陪小女兒到同鄉會領取獎學金的爸爸,此後一腳踩入同鄉服務領域。
楊建新,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出生於金門金沙鎮官澳村。父楊誠約,母黃翠金,父母育有三男四女:建新、建東、建忠及明麗、明珠、明珍、明惠。家族成員中,建東任台中郵局政風主管,建忠在台電天埤電廠當小主管,明麗與明惠都嫁給職業軍人,明珍的夫婿張遠東是前金沙鎮代表會主席。
三歲時,楊建新遇到八二三砲戰,連同祖父母、叔嬸在內,原本三十多個家族成員寄居的官澳二合院加兩間閣樓的古厝,分家分產後,父母只能帶著七個子女,九口之家只能擠入那間不到十坪大的小閣樓,「家貧,爸爸做土水,媽媽買布匹,靠著一磚一瓦,一針一線,拉拔一家子」,楊建新憶起困頓的五○年代島鄉,后水頭閨秀的媽媽,十八歲就嫁給做人篤實,但家境差的父親,要供足養份讓眾多兒女讀書、升學,有著現實的難題。從官嶼小學唸到一九七○年自金沙中學改制來的金沙國中第五屆,身為三年忠班班長,又是軍樂隊一員的楊建新,在救國團鼓動從軍潮的氛圍裡,也在老師史承陽要他這個班長帶頭作用;心想,自己小學待了七年才畢業,不是讀書的料子,且繼續升學,勢必增加父母負擔,就把機會留給弟弟妹妹吧!
一九七二年,楊建新從軍報國去了,入海軍通訊電子學校,受訓二年取得高職學歷及通訊專業證書,一九七四年畢業,分發至基隆通訊單位,一九七五年奉調東引,一九七七年奉派海軍一級艦,一九七九年調登陸艇,一九八○年轉調至二級艦;一九八一年與家鄉何厝美女子何麗員結婚,申調料羅港服務,回金門一待七年後才又調返台灣。
海軍軍旅,隨著戰艦踏遍金門、馬祖列島,東引、亮島、東沙、南沙、烏坵等離嶼,至二○○六年八月八日退伍,楊建新總共在海軍服役了三十五載。
乘長風破萬里浪,海軍軍旅歸來的楊建新,因緣際會加入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這個大家庭,堅定留守在監事會的崗位,熱切服務同鄉,也加入鄉人黃重慶建立的碧利(Bille)咖啡烘焙專業團隊,刻正推動一座金門咖啡文化館的誕生。
看不出年紀的陽光男孩,楊建新總是熱力四射,站在第一線服務出外人,同鄉們回報以「第一高票」肯定這位守著同鄉大門的常務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