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捷蘭陽平原傳鄉酒
「溫、潤、綿、柔、香、醇,乃美酒之必備條件,嗆口勁道短──如霸王扛鼎,綿柔韻悠長──似美人舞劍,境界迥異,各擅勝場,白水芳華之蘭陽高粱酒,承續金門因故中輟之百年老店──『金門泉茂行』的精釀手藝,即使睽違一甲子,即使渡海來台,祖上對品質的堅持,不敢或忘,更有蘭陽平原的好山好水好人文,與雪山山脈純淨水質的加持,再現美酒風華;展現不一樣品味的高粱酒,遠離烽火氣,返璞歸真更顯溫馨,即使盡興,不宿醉」……。
如同一點一滴釀造醇酒的用心,也一字一句生出飲水思源之情。就這是「唐氏風格」。
一位國中美術教師來到宜蘭落腳,延續「泉茂」,孕育出「白水芳華」酒品傳奇。
唐敏捷,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金門金城鎮後浦南門里,父唐受恩、母李彩鸞,父母育有三男四女;乙丙、敏橋、敏捷與翠嬌、美嬌、雪霞、瑞珍。
求學之路,唐敏捷歷金門示範中心、金門中學初高中部、國立藝專(今台藝大)美術科國畫組,學成後,於一九七三年回到家鄉,任教金城國中,一九八○年轉往台北市中山國中,前後教了十八年書。
水墨、書法造詣高,也飽讀詩書的唐敏捷,一九九一年自美術教職提早退場後,在台北市建國南路經營起「唐氏山水」景觀公司,曾參與松山機場、龍山寺十二號公園、王永慶台塑空中花園等景觀設計、規劃工程。這段事業過程,曲折轉繞,大起大落,讓他沉潛了好一陣。
在家韜光養晦的日子,唐敏捷念起了那一座生長的高粱酒鄉,也遙想著祖先的來時路,他從族譜、文獻及童年記憶裡,再次發現、整理出唐氏家族的線索,「一八九六,先祖占鰲公三兄弟帶著三支扁擔一騾車泉州粗瓷,與護侍寡母離開世居而繁華落盡的泉州,到金門找安身立命的機會,落戶金城南門」,「一九○○,唐家三兄弟典下座落於金城橫街仔的透天厝,成立『泉茂』,主業仍碗盤雜貨,因有市場需求,試著釀酒、染坊,釀酒以釀造地瓜老酒,染坊以單純植物藍為主」,「一九○九,釀酒業務雖屬店口直接販沽與小範圍批發,但業務成長迅速,營業額超過其他品項,於是購置側邊一片小店面,增置蒸餾設備,轉型蒸餾白酒品項以利長途運送而確保品質,產品除地瓜老酒外還增加糯米老酒、蘆穗酒(高粱酒)、地瓜白酒並增加玻璃瓶裝設備方便拓展大陸內地市場」,「一九一三,業務以廈門為據點,逐年擴及北至福州、南達汕頭,此時堪稱浯江一支獨秀的酒坊」,「一九二三,占鰲公與時任金門商會理事長的鄉賢傅錫琪倡導並集資於東門郊外的昭德宮前土地,開發產銷合一的街道,建築形式為閩洋混合式整齊劃一建築群,故稱『模範街』,為近代商圈的概念,斯時金門百業榮景於焉形成」,「一九二七──一九三八,泉茂移民創業第一代逐漸凋零,第二代眾堂兄弟仍同心協力,繼續籌謀業務發展」……,此後,泉茂商行再歷日軍占領,一九四九國軍進駐金門等時空大變動,「一九五二,當地軍政府以戰地需要為由,一紙軍令勒令民營酒廠無條件改為公營,金門酒廠這隻金雞母於焉誕生,泉茂行遂黯然走入歷史,子孫四處流散」。
二○○一年,政府開放民營酒廠,二○○六年,唐敏捷偕妻林舒文、長子惠桓等家人,前進宜蘭,延續泉茂商行的芳醇,在此成立小而精緻的「白水芳華」酒品實業,生產酒精濃度從三十八到七十二度不等的「歡吉地瓜酒」、「蘆穗大麴」、「穀源大麴」及預定八月中秋上市的「天脂」新酒。
金門到宜蘭,「泉茂」到「白水芳華」,唐敏捷,復現的,是白酒的歷史濃度,也是鄉情的歷史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