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東大道之門·唯心能入臨危受命·掌握契機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東埔村
現住地:新北市新店區
學 歷:金沙國小,金沙國中,金門中學高商科,世界新專編輯採訪科
經 歷: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東周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陳永東4歲時父親早逝,遺孤三子,家無恆產,所有家庭重擔便落在其母一人身上。陳母長年耕田、種菜,並幫人洗衣服賺取微薄的生活費,養育一家孤寡,因此陳永東從小唯一的心願就是早點進入社會幫忙賺錢,協助母親脫離貧困。
小時候,除了一大早得到街上店家收衣服回來交給母親,下課後再把洗好的衣服送回店家外,還要去「山」犁田、澆菜、撿木材。他賣過油條、冰棒、菜苗,也替四叔放牛、做水泥工,工作雖然辛苦但也養成能夠吃苦耐勞的好習慣。陳永東指出,童年往事既辛酸又美好,因為這是上天給他最大的考驗與恩典,讓他有著很好的抗壓力。
高商畢業後,他赴台考上世新編輯採訪科夜間部。很快地,他在景美找到來台後的第一份工作│油漆生產操作員。其後,由於深獲老闆的信賴,他臨危受命接任會計、業務等公司要職。除了感激,不管擔任何種職務他都全力以赴、使命必達。他說,年終老闆總是會多給一點獎金,使他領悟到只要肯付出就會有代價,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從老闆處他也學習到不少優點,特別是經商之道。
民國70年,他與合夥人林光穫集資四十七萬元創業,購買了一部得利卡新貨車、花了二十萬元購買一套生產油漆的舊機器、租了一間22坪大的房子、付了3個月的押金與房租,和他老弟之文三個人就此展開創業之旅。限於設備,起初10年的夏天過於炎熱,他總是穿短褲、打赤膊工作,不是讀化工的卻入了化工之門,唯有加倍努力克服艱難,但他也從中體會到「大道之門,唯心能入」的道理。
陳永東特別強調,林光穫兄是他一生中的貴人,當初受他之邀一起出來創業,因為資金不足乃建議依出資額比例持股,但林兄卻堅持一個人一半股份,資金不足的部份由其先墊;後來林獨力掌理集團中PU鞋材事業群,也是做得非常成功。
在創業的過程中,陳永東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意外與挫折。例如第一天開工就因機器操作不當,右手中指被機器壓斷少了一節;再如民國86年三峽廠一場大火燒掉工廠70%的廠房,還好留下了一間辦公室及一棟廠房,才得以能日以繼夜加班來滿足客人的需求,並在四個月內把四層樓高的生產鋼構廠房趕工完成,規劃也更完善,產能因而倍增,從而奠定日後快速發展的契機。尤其是UV環保型的塗料大量生產提供業界,也成為塗料界主流產品,並成為世界單項產品最大的生產廠家之一。
目前東周已擁有四個企業體、建構了21個生產基地、轉投資企業10餘個,工廠分佈於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等地。陳永東表示,東周能有今天的小小成績,應歸功於股東之間的信任與支持、員工無怨無悔的付出及原料廠商的高度配合。他指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真的要有很多人的幫忙與成全。
陳永東甫於去年底接下第一屆「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工作。關於該同鄉會的成立過程,據他透露鄉彥張邦育素來甚是關心家鄉事務,認為台灣本島各縣市大都已設立同鄉會,應該有一橫向平台將所有的同鄉會串聯起來,將各地愛戀鄉土的心情集結成更大的力量,後來終由黃獻平與一些鄉親耆老共同發起,並於去年11月間成功籌組了「中華金門同鄉會」。
陳永東表明,他是臨時被通知去開會而在眾人力拱下接任理事長職務的。縱使如此,他仍不忘強調「願景」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他說:「人在台灣,心中總是對家鄉充滿著期待,期待家鄉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發展及成就、經濟可以自主、年輕人找得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醫療品質可以滿足家人的需求……」、「我們已認命了,也習以為常,但其實這一切(的落後)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攜手並進,只要我們有心,只要我們相信,一切都可以改變。」
他重申,「因此改變目前金門的現況,是我們唯一要走的路」,這一切都需要有人規劃,有人參與,有人支持及財源的注入,也需要有個大有為的政府及其政策共同配合。他提到:「政府能做的由政府來做,政府目前做不到的讓我們結合各地的金門人來做」、「相信生命終將因為勇於承擔而能有所不同!」所以,不要等待別人去做,不要等待下一世代的人去做,就從我們開始一步一腳印做起。他指出,透過鄉親的建言,透過鄉親的參與,透過鄉親的支持與行動,相信我們能為金門寫下一段美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