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林至仁﹕激盪開創性思維金門縣政宜大格局規劃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994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城鎮西門里
現住地:江蘇省無錫市
學 歷:中正國小,金城國中,
經 歷:亞旭電腦科技公司、東訊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採購經理

對林至仁來說,高中以前的校園生活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被框住的教育--很平淡」。相對而言,三專時期的生活不但精彩得多,還學到了不少日後可以實際付諸運用的技能。那時候,他參加「嚕啦啦」救國團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選拔,在一整年體能和團康訓練之中,逢週六、日便得去接受訓練,而且每一個階段都得通過篩選才能晉級帶隊,北部1000名學生刷的最後剩下120多人,他說「那是一個令學生們嚮往,從而可以得到充實的生活,期間非常的辛苦,卻是平常學生所接觸不到的經歷」。
在其後他所帶領的「戰鬥營」自強活動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合歡山寒地訓練和南投拓荒隊(脫光光)兩項活動,他特別提到前者的危險性忒高,五天的裝備必須在不同的環境中感受野炊、砍營地等等的體驗,其中在面對兩山之間兩條或三條繩索、下臨100多公尺河谷的「山訓」時更是具有挑戰性,但他還必須得幫學員們綁繩結,晚上又得開檢討會和預推隔日行程與可能狀況,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個鐘頭。不過他表示,在付出和貢獻的背後總有濃烈的成就感。
他說,在金門舉辦的戰鬥營,服務員似乎就不這麼專業,活動挑戰性也沒那麼大。林至仁指出,高中以前一直生活得很封閉,參加救國團之後不但開拓了視野,也從中體驗了不同的生活,這對日後生活上活動的企劃和帶動幫助很大,不論是當時台科大的課堂報告或是現在公司客戶的簡報,以及同鄉會的組織會議,他都能夠從容面對群眾口頭講述1、2個小時。
在職場上,林至仁在亞旭電腦科技公司工作過9年多,從事基層管理和工廠生產調度安排,由於金門人比較「打拚」的個性,而受到老闆的欣賞、肯定和提拔,短短數年間一路從科長、副理,升任到經理職務。同時,也因為工作上的機會來到華東,並因而發現許多金門人都在長三角發展。
林至仁認為,長三角相對來說比較有機會,因為在企業體裡經常可以發現很多的創業者原本也都是公司員工,然後靠著自己打拚奮鬥、刻苦努力,才自立門戶做了起來,尤其金門人在「拚」的方面總是不輸他人。依他所見,在家鄉的人比較沒有這種思維,關鍵就在於沒有類同的環境,也沒有這般的際遇,大部分的鄉民只會想到安安穩穩地當公務員。他也強調,如果金門也有這樣的機會,大家還是會選擇在家鄉創業,但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就只能往外跑。
04年才進到大陸的林至仁坦言,在此之前他原本是很排斥去大陸的,但亞旭公司位於蘇州的吳江廠週遭,整體的感覺很像金門,工廠後面的魚塘和附近農村養雞、養鴨的景況,令他異常地有著家的感覺。不過,近似的環境卻也讓他想起金門產業無法升級的窘境。
他表示,大陸地區需要人才的程度,在長三角甚至要高過於台灣。而他所指的「人才」至少含有三個要素,首先是能力和對公司文化了解的要求;再者,最好是具有衝勁、能夠迅速適應環境的年輕人;再次則是公司可以信賴的人,台企一般在財務和採購方面都不會放給外人,而通常是把這些方面交給自己能夠信賴的人,金門人即往往擁有這種特質。
林至仁補充說,他會離開亞旭是因為內部人事變更,本來三個廠由總經理統籌管理變成各廠分設廠長,而新廠長安排的自己人則會排擠「老人」,於是他才於08年轉到「東訊」。也由於離開亞旭的衝擊,促使林至仁更加堅定地籌組同鄉會,因為同鄉之間應該更能相互幫忙,且更有助於在事業上共享訊息和資源。
回頭聊到對故鄉的期待。林至仁表示,除了發展觀光,他不知道縣政府在其他方面的具體規劃與藍圖在哪,尤其是在產業方面,現有的規劃格局還不夠大。他說,他所知道2000年以前的吳江,還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地方,入夜以後甚至還買不到東西,但在這之前一系列到位的規劃及其投資,交通、電力運輸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現今的吳江已經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了。
林至仁還提到,2010年他到安徽安慶考察,當地市政府對於工業區的規劃,從修馬路、擬蓋多少或多大的樓房、採取何等優惠政策、可以帶動當地的產業發展和就業機會有多少,在通盤招商簡介中都寫得清清楚楚。他舉無錫的小天鵝家電的老闆就是無錫市政府為例,強調金門不是沒有錢,而是該知道如何活用。他並解釋,所以可以由縣政府自己主導投資給有實際計劃的人或有就業機會的產業,來促進島內的發展,尤其公務員不能因循苟且、得過且過,應該多多激盪才能具有開創性的思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