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治暢談人生三部曲暨生命中的許多第一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城鎮舊金城
現住地:新北市板橋區
學 歷:金城、莒光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國立藝專,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芳邦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專業博士
經 歷:台灣藝術大學教育推廣中心主任、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所專任副教授
張國治說:「小時候的經驗,是過去戰火的經驗。」、「那不是個非常快樂的童年,而是在戰火中長大的『不幸』,也是個其實不是很想談,但卻又無從選擇或逃避的一段。」或許是大環境使然,他表示從小自己就會去找尋「心靈上的視窗」--小學時就很會畫圖,還曾拿過全縣第一名;也喜歡寫作,作文也都得過獎項。他指出,是金城國小黃伯榮、莒光國小林成族兩位老師培養他成為第一名的。
經過啟蒙階段以後,高中時期對他藝文天賦躍動的影響更為巨大。張國治與張國英、呂坤和經常聚集在美術教室內研討繪畫,三人都有志於美術系,而儼然成為金門高中所謂的「三劍客」,他也因而展開了對現代藝術與文學的追尋。他提到,蔡繼堯的現代畫、楊子昇的攝影知識、黃國全的暗房技巧、張秀的現代文學,都令他受益匪淺,他很感念這些老師。
之後他考取國立藝專,並選擇就讀美術工藝科應用美術組,搞美術設計與視覺傳達。他說,學設計才能跨足到文化創意產業,而他也因此創下兩項彪炳的個人記錄--擔任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學系系主任兼任所長,是出身金門的第一位大學相關科系系主任;98年8月,臺灣國立藝術大學在全台灣大學當中最早成立了文創處,而他更是擔任了首任的文創處處長。
也因為有著文創處及其延伸的文創園區這塊基地,同年他便發起與廈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結盟,邇來更擴張成為兩岸高校文創聯盟,從最早的台藝大、台師大、成大、廈大、同濟大學、中國傳媒和上海戲曲學校「6+1」,現已另有50所學校加入,未來更預計將可以拓展到100所高校。
張國治表示,第三屆兩岸高校文創研究聯盟論壇會議業於5月12日在廈門大學科技藝術中心舉辦,緊接著第四屆會議為配合世界設計大會在台北召開,亦擬於10月22日在台灣藝術大學熱鬧開鑼。他補充,台藝大近年來積極從事國際交流,廈門大學即是由他牽線引介校長朱崇實、台辦林瑞榕與台藝大締結成為姐妹學校的,同時福建師範大學和台藝大間的姐妹關係也是由他上簽促成,而全世界認證的廈門市第一屆奔牛節同樣仍是他媒合成型的。
總結來說,張國治認為他的人生有三部曲:文學、繪畫與攝影。文學部分散佈在詩集、散文和評論等著述方面;在台灣師範大學就讀階段,他就曾經得過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新詩組第一名;他並強調,他是全金門唯一被選入《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的詩人,已出版發表的詩集還被翻譯成英、日、韓及斯洛伐克等國文字。
從民國85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帶你回花崗岩島-金門詩鈔·素描集》,累積至今已有14本藝文創作,最近出版的是攝影集《由黑翻紅》,並即將在大陸推出《歲月彩筆》詩集。在繪畫部分,他在台師大時期主要專攻西畫,其間獲獎無數,並以水彩畫榮登畢業展榜眼;美國碩士階段是以美術創作為主,福建師大博士階段強調的則為學術理論。
攝像藝術也是他投入研究的一部分。由於高中時期受到前述黃、楊兩位老師的影響,張國治從16歲起就開始自學拍照。那時正值戒嚴時期,攝影設備都被嚴加管制,他便向「閃光照相館」按天租借,並買書自修技巧、沖洗、放大,逢不懂處再跟老師請教,高三時他自己即舉辦了一次小型的攝影展。他說,他是金門以攝影為主軸作為藝術創作媒材的第一人。但他也強調,這些「第一」並不是他在「臭屁」,而乃都是「歷史的偶然」。
粗略數了一下過去的參展記錄,他提及(76)新竹市社教館--金門風光攝影個展、桃園聯展、台北名人攝影藝廊;(84)美國聖路易市個展;(87)金門「在現實與浪漫之間」個展;(99)第十屆中國山西平遙古城國際攝影節台灣館策劃委員之一,近20件作品參展;(100)海峽兩岸文博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室內設計文化節、台北攝影中心開幕展「華彩繽紛-舞花弄影攝影藝術特展」……林林總總,不可勝數。他指出,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配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規劃的系列活動,臺北市立美術館內刻正舉辦的「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展,他是名列其上唯一的金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