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奇盈竭誠為兩岸鄉親做好事辦實事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廈門翔安大嶝街道
現住地:廈門翔安大嶝街道
經 歷:同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
據統計,現在設籍廈門翔安區的金門同胞有3500多人,是福建省金胞最集中的地方。而在歷史上,大、小嶝曾經屬於金門縣管轄,因此兩嶝島民至今大多仍認同自己是「金門人」,也因此在金門與馬來西亞分別於2005年和2006年舉辦第一、二屆「世界金門日」大會後,第三屆「世界金門日」乃由大嶝島籍的同安區暨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宋奇盈,在歷經重重艱苦申辦後,而於2008年終告底定在翔安舉辦。
原本,在吉隆坡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金門日」大會中,前縣長李炷烽已經宣佈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將在臺北舉行。會後宋奇盈找到了李炷烽,提出三項理由向他表示:「如果我們申辦,可不可以?」李炷烽聽到宋奇盈這麼一提,當下沒有第二句話:「如果大陸要辦,無條件讓大陸優先!」沒想到回去申辦後,由於事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而一波三折,最後才在隔年10月底千呼萬喚登場。
與「宋會長」確定了訪談時間。訪談之際,宋奇盈談到年輕時吃「大鍋飯」的年代,提及他在進入生產隊兩年後便升上隊長,一幹就是一、二十年。改革開放後,他長期在廈門島內搞工程,也會利用時間到工程技術學院修習。1993-1995年間,他都被評上「廈門市勞動模範」。1992年時,他被選任為同安縣人大代表,後來也擔任過廈門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僑務外事委員會委員,對涉金議案提出了約50來件。
1996年,他進入同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擔任常務理事,由於會長、副會長或者官兼,或者長期不在本地,大多數事情都是由他在負責處理,因此到2001年換屆時,他便順理成章地被推上會長一職。不過,他也提到「金胞聯」這個機構是「非編制」,既無經費也無會所,所有開銷都是理事、民眾無給奉獻捐贈的(這種情形僅同安和永春曾是如此)。他強調,自己完全是分文不取在幫鄉親做事,因為當初鄉親之所以呼籲申設金胞聯,是因為自認曾受金門管轄,關係最為密切。
2003年,由於城市區劃調整,同安區另被劃出「翔安」獨立成區。2005年9月,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正式成立,宋奇盈又經當地政府與民眾推薦擔任該會會長。2006年同安金胞聯換屆時,他原本有意請辭同安區會長工作,但同安區統戰部不肯放人,經與翔安區統戰部協商後,要求他必須兼任二區會長。他說:「那是兩個會,兩套人馬,兩個辦公室。」但也感嘆,兩岸工作「身不由己」。
如他所說,自從接了金胞聯的工作之後,他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且全是利用他於2002-2012年搞工程賺的錢在為鄉親付出。他提到,大陸漁民經常被海巡署抓獲關押,原來都先移送台北轉交福州,再由家屬北上省會繳款領回,後來就是透過他和金門紅十字會等單位接洽,才改成直接由金門遣送回家。也正因為經常配合的關係,王水彰現在是翔安金胞聯名譽會長,而他則是擔任金門紅會顧問。
他另提到,2005年海巡署追緝大陸漁船致二名漁工身亡,翔安區原約有1000艘漁船欲集結前往金門海域抗議,也是通過他居間協調,敲定賠償金額,才免除了隨時可能擴大的兩岸爭端。除外,在任迄今他接待過的觀光或考察團組也不下300件。也因此他才抱怨,就是因為金胞聯繁雜的工作,讓他在大嶝的事業無法全心全力地經營。
他不忘一再重申,自己是誠心誠意在為兩岸鄉親做好事、辦實事,其間與台灣的金門同鄉會交流頻繁,從而獲得了兩岸的認可,這是他感到最為高興的事。除此,宋奇盈同時也兼任翔安區老人福利協會副會長暨翔安大嶝老人福利協會會長,逢年過節他都得挨家挨戶致送禮金,也因此得到過「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獎」,還曾被媒體票選為「廈門市十大敬老模範家庭」。
筆者從認識「宋會長」以來,知道他近年經營過「華祥苑茗茶」,也和烈嶼鄉親林世仁等人合資經營保健服務業,今年2月還從象嶼集團旗下閩台商貿公司取得「金門高粱酒」大區域代理經銷商資格。對於金酒在大陸發展的經營策略,宋奇盈的意見是應該交給大陸的國有企業代理才是正辦│因為大陸國有企業才有能力登高呼籲打假、推動營銷,如此始能量大且快,而金門酒廠只需負責把量做出來即可,以大陸十幾億的人口,每年至少要有上百億的營業額才算相當。
回顧申辦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的具體過程,宋奇盈不時穿梭翔安和金門兩邊接頭彙報,恰如其分地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其中也有苦悶、更有心酸,最後終於成功的把整個活動一如預期地搞定。因此,宋奇盈堅定地表示會在第四屆「世界金門日」回到金門,把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的任務圓滿移交給金門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