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瑞得的紅色珊瑚永生不滅的至尊紅顏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1,216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寧鄉北山村
現住地:新北市永和區
學 歷:古寧國小,金寧國中
經 歷:翊揚鑽飾企業、琢譽珠寶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瑞得國中畢業後就到台北當小工,民國70年景氣最差的時候,也去過機車行做了幾個月學徒。後來,看到自己的表哥在做金飾,他於是便拿著身分證往台北市的金舖,一間一間地詢問有否需要學徒的,就這樣連續找了兩三天,終於找到願意收留的人。
但出師後卻即遭逢不利,第一位老闆就常用偷斤減兩的粗金訛詐他,不過他的手藝很好,所以入伍前老闆的其他七兄弟都爭著請他吃飯。78年退伍後,他白天當「土水工」,夜間則做金子加工,直到80年結婚之後才專心經營金飾的事業。曾經,他因聽從同業的鼓動標會做生意,卻在中途被惡性倒會,他說那段時間他是瞞著家人,並靠著意志和耐力硬撐過來的。
32歲時,原本只做黃金加工的他開始培養妹妹、妹婿該方面的工藝,後來並將整個事業基礎交給兩人,自己專心從事金塊買賣,也跟金舖收購舊黃金,42歲時又增加了珠寶買賣。直到去年,索性再把原先的商號從「翊揚鑽飾」改成「琢譽珠寶」;另一方面,本叫「李仲和」的他也改名成「李瑞得」。
談到黃金的專業。李瑞得提到,從台灣演變史看最早在物質管制的時代是875,由商家至中央信託局標回提煉至國家標準的995,所以台灣一度流行的是99.5成色,當下又為與國際接軌則已都是99.99,兩者技術差別的關鍵就在於提煉度,而他後期工作所從事的就是將金舖成色不足的金飾買回,於煉足後再賣出的中間商角色。
他說,15年前台灣從事黃金回收者不到20人,現在則已爆增到約2000人,當時他是僅有二處擁有X光檢測儀者的其中之一,台灣在近兩、三年則已普遍到二、三百台,所以從中他教了很多徒子徒孫,黃金界一般提到的「金門李」指的就是他。後來在42歲時,因為業務量過大,身體無法負荷,他才轉向改做珠寶。
在珠寶專業方面。受到同業,尤其是他的珠寶啟蒙老師--台灣GIA美國寶石學院校友會理事長、中國人唯一修習全方位珠寶專業技術者魏思凱的照顧,因此即使在當前景氣甚是不佳的年代裡,仍能讓他保持一路平順。他補充,因為在台沒有親人,魏思凱於是視他如乾弟弟般看待。
96、97年時,基於企業精神「底」的需求,李瑞得曾經投下重資打造「克蘿伊」鑽飾品牌,以「我的心是一朵永遠為你盛開的花朵」、「讓閃耀幸福的火光 在您的指尖微笑舞動」等SLOGAN(口號)為訴求,試圖構建自己的寶石王國,但投入兩年多未能達到預期,便又回頭全心致力於中盤買賣。近些年,他則是以「永恆閃耀的幸福 因您的微笑而生」推廣「紅珊瑚」。
現在,他在金門和台中都有連鎖的專櫃。看好大陸民眾喜好紅色珊瑚的市場潛力,並依憑平日所建立富商關係的支持與合資,今年9月6日他又在廈門翔安區大嶝島上,由象嶼集團新建的台灣免稅商品主題公園內,再開闢了一處新的專櫃。成功與否的標準因人而異,但他現在擁有兩棟樓房,一是住家,一是廠房,自我感覺已很滿足;不過他又平淡地說道,當年他是以黃金60公斤買下位於中和的廠房,現在60公斤已經可以在同一區塊買到5棟廠房了。
談到參加鄉會、服務鄉親的緣起。他提到,6、7年前當他事業開始有所成就,也較有空閒時才漸漸地接觸一般的社團活動,由於他不求名利、熱心公益,受到同業好友的「痛疼」和愛戴,在他40歲時便受託擔任台北縣銀樓職業工會常務監事,而在金門雙鯉公共事務協會他也曾擔任過同一職位,現在則是該會常務理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