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吳東昇立志提升社會福利與醫療保健事業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1,524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烈嶼鄉上庫村
現住地:台中市北屯區
學 歷:卓環國小,烈嶼國中,金門高中,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人因工程組博士,盧森堡歐亞大學整脊醫學院脊神經醫學博士
經 歷: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台中縣立德水園教養院院長,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助理教授,歐亞大學教授,德林醫療集團執行長,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調理保健科主任,金門縣政府縣政顧問

那天,縣府中部主任李淑睿給筆者發了FACEBOOK(臉書)訊息,說明她手上有位在中部擔任醫師,同時也是大專院校教師的鄉親資料,語句中透露著興奮與對受訪對象的滿意。於是,行腳至台中時便拜會了這位優質鄉親│吳東昇教授。
訪談時開門見山地談到行醫動念,吳東昇提及小時候鄰居的媽媽遭砲宣彈擊中,他看到同學悲傷哭喪的淒涼景象,便萌生了從醫救人的志願,且也從學習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諸多積極的想法。
他說,他的父親吳天嘉讀過私塾,也擔任過正氣中華報戰地記者,後來做生意從商,知道他的意向後便給了他「想從醫,就該多讀書」的觀念,自此以後他唸書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
大學讀的是中山醫學院,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之後留在學校擔任教職和從事臨床工作。80年時,為了多些時間寫論文辭去醫學院工作,轉到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擔任醫學部主任,負責唐氏症、自閉症等智能不足院童的復健,由此也開展了他對社會福利機構的深入瞭解與廣泛的接觸。
10年後,已有450名員工、且是當時台灣最大委託公辦民營社會福利機構的瑪利亞基金會之董事會,通過由他出任執行長來主導基金會的發展,他於是找來八位醫師開了骨科、神經科等等八科門診,這是台灣第一家以醫療專業兼顧照顧和經營的模式為導向,而把醫療帶進社會福利範疇成立診所的社會福利機構。
首創先例之後,他體會到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醫護專業水平普遍不足,應該通過教育提升來幫助他們,乃又回到學校擔任教職;同時,社會上也瀰漫著對身心障礙者的莫名畏懼和疑慮,有些福利機構設籍時會引起附近鄰居的反彈,甚至因此而地價大幅滑落。他說,所幸通過宣導和學者們的努力,現在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有了更多的瞭解,對相關福利機構的設置也逐漸的能夠接受。
從小即極重視弱勢的吳東昇明白從人口學來看,4-8%的孩子會有出生就不健全的現象,而他也一直秉持瑪利亞的院童是「不一樣的天使」的理念,並覺得金門的社會福利也應該建立一套體系,便帶著瑪利亞基金會的資料回鄉,向縣府社會局提出建議│當時還是蔡是民擔任局長的時代,後來即有了縣立身心障礙教養院的成立,也即是福田家園的前身。
他說,金門縣政府在逐次接觸與配合推動以後,這幾年也確能看到金門在這方面的成長,反而已讓台灣方面的類同機構很是羨慕。他提到,大同之家主任許美鳳相當認真,需要資料便會義不容辭的提供,社會福利園區也已建構成型,內部設施令人耳目一新,而他從被續聘為縣政顧問一節,也可想見縣府對於社會福利工作的重視。
因此,只要是金門的身心障礙保護委員會、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或公益彩券營餘委員會的會議召開時,他都會專程回鄉參與,並協助幫忙推動。他說,他的心態是先求其有,再求其好,現在則是在求其精緻,所以每次回家都會帶些輔具回饋家鄉,同時協助金門縣政府成立了輔具資源中心,機制啟動後再交由目前的家長協會負責經營管理。
他表示,早期像輪椅這樣的無障礙設施,一般都是由榮總的醫師在支援,但通常只能半年多才到金門一次,總是緩不濟急。本身也是內政部台中、苗栗輔具資源中心執行長的他,即曾向德國公司申請認捐了近20台特製輪椅和依照身心障礙者特別量製的輔具,心裡極其希望能多多的把最新的科技產品帶回家鄉。
吳東昇指出,他的職志便是在幫身心障礙者訓練成殘而不障、且轉化為具有正面效用的的社會人,比如喜憨兒懂得製作麵包、肢體殘障者可以從事清潔工作、盲人會按摩,甚至像蕭煌奇一樣做個歌手。
除了關注身心障礙者的復健之外,調理保健師與中醫推拿師工作權的保障,也是他當下正在積極推動立法的志業。他說,立法方向在於提供專業和制度面的協助,以讓國內1、20萬相關工作者能以合法的身份取得認證,並保障他們的工作與家庭安全。
而為免議題失焦,他還特地開辦了全國唯一的「調理保健」科系。他強調,希望能在三年內完成立法,透過協助行政部門制定配套措施,俾資具有正式合格身份的專業人員養成,則他就可功成身退了。吳東昇念茲在茲調理保健師與中醫推拿師工作權的保障,也使他贏得了「台灣推拿師之父」的美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