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生感嘆落葉歸根已變落地生根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烈嶼鄉東林村
現住地:台中市太平區
學 歷:卓環國小,烈嶼國中,彰化高工,教育學院附屬高級產業職業學校
經 歷:長泓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台中浯江金門同鄉會常務監事
家前的汽水廠,是林長生小時候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除了殺豬、農事,烈嶼主要街道的清道夫工作是他父親的主業,在環境清潔的同時也會順道回收空瓶,因此家門前面總是堆滿了這些空瓶,也經常看到父親用牛車幫忙處理汽水廠的廢棄空瓶,而他的母親、姑姑則會去幫汽水廠清洗空瓶,每次他去找她們時就能有免費的汽水喝。
此外,他們家也經營澡堂,他在家時得協助準備或收回水桶,放假日則需要去撿拾牛糞、柴火,他倒很樂在其中的喜歡颱風天,不是因為不用再去撿拾柴火,而是可以拿到更多的柴火。躲防空洞當然也是不可或免的深刻記憶,還有早上總能在路上看到的宣傳單。
國中畢業前,他最「嚮往」報考士官學校,後來果真和同學前去報考,卻因受限於身高而未能如願。接著,聯考成績也不盡理想,在母親給了3000元旅費後負笈台灣,他還清楚記得紙鈔上明晃晃地印著「限金門地區通用」字樣。到台灣後先去中壢找姨媽,後因二哥住台中而再南下投靠。
當時,二哥鼓勵他至少要讀到高中,他於是考上彰化高工夜間部,二哥先帶他到學校旁的工廠上班,又拜託廠內的師傅多予關照,等二哥即將離開之時,想到一個人在彰化舉目無親,眼淚即泫然奪眶而出,但往後想想或有助於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才強打起精神積極度日。
在彰化高工的第一學期,導師見他來自前線,便指定他擔任班長,從而得以跟每位同學都很熟稔,而他當時的月薪有3000多元,每一個月都會寄2000塊錢回家。高中畢業的暑假,因公司瀕臨倒閉而失業,原想投靠住潭子的表姐去當作業員,後因意在從事與機械有關的工作,乃二度下彰化進入永松工業社。
他表示,永松工業社是家承做紡織機械零件的公司,這也為他今日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他接到入伍通知書時,身為獨子的永松老闆即已向他預約役後能以合夥的方式再行合作的想法,但他的二哥在他退伍後也正在進行同性質方向的創業工作,他於是就跟著協助二哥經營了10年,不過後來由於經營理念有所出入,他便自己出來獨立創業。
他說,他二哥的做法是偏向比較量產的車床加工,自己則是以研發型的產品或樣品居多,如今也已經做了10年了。至於他對機械零件製造或加工的作法,通常是依照客戶所給的構想或機器圖樣,將其從無到有地轉化為具體的程式或產品,而他使用的機械大致是以精準度較高的台中精機公司所製造的為主。
在自己不斷累積經驗、自我要求品質與提升專業技術之下,產品都能高度符合客戶的滿意度,因此合作過的客戶幾乎就不會再跑掉。對於員工的心理建設,他則總會告訴前來應徵的新人是來學技術、而不是純粹來上班的,總之學到就是自己的,並且他也會鼓勵員工日後自己建廠,以作為自己事業的拓展。
這一屆,林長生已升任為台中浯江金門同鄉會常務監事。回首加入同鄉會的緣起,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921大地震時,因為憑空收到同鄉會一筆兩萬元的善款,當時就開始對同鄉會逐漸有了具體的瞭解。五年前,有次回鄉時遇見當時的理事長洪慈旭,聊過之後便受邀擔任了太平鄉聯絡處主任,接著在洪資源時代再進一步出任理事。
他覺得自己是「落番」的現代版│「異鄉變故鄉,落葉歸根變落地生根」,其實大多數的旅外鄉親何嘗不是如此,尤其都有早期搭乘登陸艇的共同情景與記憶。由於母親還住在小金門,他每年總會回鄉好幾回,也常會向同行的孩子們強調「金門才是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