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育懷雲淡風清卻也思慮細密且內心炙熱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烈嶼鄉青岐村
現住地:台北市文山區
學 歷:上岐國小,烈嶼國中,竹林高中,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實踐大學企管系,政治大學市政規劃學分班
經 歷:台北市萬華分局警員,台北市文山區第一戶政事務所戶籍員,台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課長,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戶籍行政課股長,台北市文山區第一戶政事務所秘書,烈嶼公共事務協會秘書長
洪育懷和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孫國欽是烈嶼幼稚園第一屆的同學,之後國小、國中一起長大,離鄉赴台考試前的階段依例得留校晚自習,下課後便三五成群騎著腳踏車摸黑回家│在軍管時期那真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因此長久堅定的友誼關係便使他自然也是「紅磚有約」最原始的一員。
他的父親洪萬宗早期是烈嶼鄉公所獸醫技士,後來更擔任過烈嶼鄉總幹事、鄉長和戶政事務所主任。而他家在國小隔壁開設了一間中原號雜貨舖,因而無論他再怎麼晚起床,翻個牆都趕得及去上課。當時家裡買了村子裡的第一部電視機,村民們時時會聚攏到家裡來看電視,而重視功課的洪天送老師,則會分組到各個同學家複習功課,他仍記得某位同學家旁有顆很大的「尼仔佛」。
上國三時,他和「紅磚有約」的成員讀的都是仁班。最怕的是教英文的舅舅林福德老師,因為舅舅總會走動到課書椅旁敲著桌面重聲叫聲「YOU」,然後用英文要求跟著對談,那時中間這排的吳明獻、洪東岩、羅天春……,受到的「關照」機會最多。他還提到,軍管時代非常崇拜軍人,曾經想和同學李碧堂報考中正預校,但是父親反對不肯放人,只好打消念頭。
國中畢赴台後,覺得台灣到處都很好玩,便沒有絲毫想要回鄉讀書的意思。他說,一個人留住家裡向金門縣政府購買的北縣中和圓通路「力行新村」,整個區塊的住戶都是家鄉的公務員家屬,當年節接近看到提著大包、小包行李,就知道又要回鄉過年過節了。
高中畢業後抽到「陸一特」(三年兵)軍種,再因平時很是羨慕警察的形象,便報考了警察專科學校。但分發至臺北市警局服務後,卻又發現自己心地太軟,出學校第一個月還因未曾開過一張罰單而被單位記過,終於開胡對一位沒按規定兩段式左轉的騎士開了罰單,卻又發現對方於之後一段時間總在執勤點附近監視,然後第一次處理車禍的衝擊更讓他幾天吃不下飯。
個性極度不能適應地挨過八個年頭,洪育懷於80年通過公務人員乙等特考,再於84年轉到一般行政擔任戶政事務所戶籍員。從外勤突然轉進辦公室辦行政,剛開始也是不甚習慣,而因字體寫得端正工整,便一直負責身分證的製證工作,之後更有個機會代理股長,然後再被調往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正式擔任課長之職。
94年,他又經長官推薦調陞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擔任股長職務,負責戶籍行政管理、規劃臺北市戶籍業務。他認為,在民政局內的業務較偏向政策的策劃、擬訂及與議會的協調工作,與戶政事務所的制高點差異甚多,能夠看到的空間更為寬廣,在歷經民政局兩年餘的歷練讓他增長了不少經驗及智慧,也讓他的公職生涯開始可以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他說,當時台灣與異國婚姻件數逐漸增加,不斷湧進所謂「新移民」的外籍配偶,內政部為使這些「新移民」融入台灣的家庭,不管是在文化、語言或生活習俗方面,於國籍歸化程序增加了一項基本語言能力歸化測試(包含口試和筆試),必須從無到有地從事政策細化與輔導,例如在測試時以最白話、誘導式詢問台灣三節或類似習俗等等,期盼新移民能順利通過,早日歸化取得國籍。
在吳奎新律師擔任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時期,他經孫國欽引薦進入協會擔任公關組長,開始廣泛接觸和服務鄉親,其後歷任了副秘書長、秘書長等職,縱使公務繁忙,有時也有力不從身心感,但他依然戮力以赴。他表示,會務因有前輩們的鋪陳而有了一定的規模,十幾年來本身也成長了不少,曾經參與舉辦過的活動如「解嚴17週年和平嘉年華會」,還有例行的母親節、父親節關懷活動和各項的研習營等等活動,普遍辦得有聲有色而能獲得鄉親的肯定和支持。
96年,洪育懷再調任為台北市文山區第一戶政事務所秘書,及至98年文山第一、第二戶所合併後迄今,這一工作相當於副首長的職務,責任自是相當重大。他因此也曾經膺選過烈嶼國中第40屆傑出校友,並曾於88年、93年、99年分別榮獲台北市、內政部績優戶政人員、福建省98年旅台同鄉會績優人員等榮耀和獎勵。
近年來由於公共事務的參與,爰是較有機會返回家鄉,總喜歡騎著腳踏車悠遊小金一圈,由於父親和表哥都在戶政事務所任職服務,也常會就軍管與日據調查簿所遺留下的戶政問題交換意見,三、五句還是離不開老本行,於是想有機會要把他最菁華的時間,留給覺得最重要的事│積極奉獻,服務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