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軍經武白永成將軍迢遞的軍旅生涯歷程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湖鎮湖前村
現住地:台南市永康區
學 歷:金湖國小、金湖國中、金門高職農科、陸軍官校土木工程科、三軍大學指參學院、戰爭學院、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
經 歷:陸軍砲兵基地指揮官、金門防衛司令部副指揮官、國防部督察室副主任
金門早期由於駐軍眾多,軍隊借住村落民宅的情形非常普遍,軍民間互動的關係也極為頻繁。在當時物質條件特別匱乏清苦的年代,每個家庭的成員卻普遍存在食指浩繁的情況,孩子的生活開銷都是父母深感頭痛的問題,所幸國軍十萬大軍適時帶給了金門民眾許多商機。
而由於金門沒有大學,中學畢業後即需面臨到台灣就學、就業的問題,在當時金門就業市場少之又少的狀況下,通常都會選擇負笈台灣。然身處這樣的時空背景,離鄉背井到台灣讀書勢必也將對家裡造成沈重的負擔,因此除非取得公費求學的資格,否則投效軍旅將是另一個選擇,這也是金門鄉親從軍的比例較高之故。
常言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尤其身在戰地的父母親與軍營比鄰而居,深知軍中種種的限制與軍紀之嚴厲,一般父母都會反對子女從軍,尤其身為么子的白永成,在家更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按理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他投身軍伍的。
當他拿到錄取通知書時,父母親也是百般不同意,並且把身分證、錄取通知書給扣了起來,甚至動員親友前來規勸,之後經過他向家人不厭其煩的溝通才勉強點頭。不過,因為需要提前離校接受入伍訓練,以致其後出爐的畢業紀念冊極少有他的鏡頭,猶在其後的畢業典禮更是不得不告缺席,這些都是他後來所引以為憾的。
他表示,第一次離家的感覺是極其興奮的,擠在濃濃柴油味的登陸艇「坦克艙」裡,耐不住那種油煙混合嘔吐氣味,航程期間一直窩在甲板上透氣,在春夏交際之間清風徐來,全程風平浪靜,猶如坐在嬰床的搖籃裡,享受著那緊張又期盼的心情。
記得初到陸軍官校報到那刻,行李還沒有放下即迎來教育班長的大震撼│全體蛙跳進入營區。他說,所謂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訓練期間只見獸性、不見人性,就如麥克阿瑟所曾說:「給我一百萬買我入伍的回憶,我不賣;給我一百萬要我再入伍一次,我也不幹!」可見得陸軍官校的入伍訓練有多麼辛苦。
因為白永成又說,入伍訓練實際苦的不僅是體能,最難過的其實是精神壓力,因為你是自願來的,尤其未來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帶兵幹部,長官們除了正常的操課訓練外,還會不斷的折磨你、找你的麻煩,讓你在精神緊繃的狀態中養成「不管是在平時或是在戰場上│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想辦法排除困難,不講任何理由去執行與完成長官所交付的所有任務。」
因此,每天頂著五、六月鳳山酷熱的太陽,跑不完的六么二、攻不下的七么四<註一>,在隊職幹部的嚴厲操練下,每晚細數著身上白晝留下的傷痕,想家的愁腸總是在淚水中流去,一般約有三成學員會退訓,但很慶幸的同時進入官校的金門籍同學,都能渡過那段魔鬼訓練。
對此,白永成歸結了兩個原因,首先是金門生活相對艱苦,適應能力自然比較強,再者會唸軍校也是自己選擇的,遠渡台灣海峽到台灣受訓猶如背水一戰,何況臨別向眾親友辭行時亦如破釜沈舟,如果無法順利完成軍事訓練,不啻愧對鄉親父老。他強調,抱持著這種退此一步即無後路的心境,因而金門子弟都能盡忠職守、兢兢業業,努力在工作中求表現,所以繼續留在軍中發展而晉升將軍的比例也相對的高。
他提到,記得入伍第一次假日懇親會的時候,離島的同學們只能自願出公差,擔當舉牌、搬桌椅或清潔等工作,眼看台籍同學的家人攜家帶眷的溫馨家庭景象,既是精緻餐點,又是噓寒問暖,不禁令人倍感思親。他說,其實大家都知道以當時的交通工具,家人根本不可能來台參加懇親會,而且旅費更是令人難以負擔得了的,這也是金門子弟外出打拼均能全力以赴,不依靠家人的重要原因。
軍校的學生生活總在緊張及忙碌中渡過,平時除了上課就是無止盡的集合與正步訓練,尤其寒暑假僅有一到兩週,其他時間挪為軍事訓練,能返鄉的時間大概只有過年那幾天,結束軍校的生活後分發至野戰部隊的任務繁重,各種演訓接連不斷,在長官腦裡休假是軍人最大恥辱的觀念中,返鄉更是遙遙無期。
幸好,半年之後部隊奉令移防到金門,全師大概就屬白永成最高興了。調動前依例通訊管制不得寫信或打電話等,等安頓好向長官請假回家看望家人,穿著軍服出現在家門口時,母親難以置信地嚇了一跳,然後一直淚流滿面地抱著,祖父更是追問著怎麼會有阿兵哥跑進家裡來了。他說,那種親人長期分離的感情,都是金門長輩永遠的痛。
其實,他的軍旅生涯中也不是一直都很順遂,甚至一度萌發退伍及轉任軍訓教官的念頭,尤其調到馬祖服務時適遭逢喪父之痛,因天候問題無法立即趕回金門見到至親最後一面,只能在返台的船上淚流整夜,等到返家時已是父親往生的第三天。他說,軍人常因職務的關係必需駐防各地,尤其早期長官唯恐軍人離家近無法致力軍務,常有住南調北,住西調東,住金調馬等現象,這也是野戰部隊一直無法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雖然軍務繁忙,白永成仍先後完成三軍大學指參學院、戰略研究班及戰爭學院的學科經歷,並陸續歷練砲兵營長、馬防部砲指部指揮官等職務,在軍旅中除了個人努力外,他更感謝許多提攜的長官及相互加油打氣的同袍,在面對困難的環境下給予他許多的指導與支持。
民國九十五年,他接任斗六砲兵基地指揮官,負責全國砲兵部隊戰術測考訓練基地的總管理師。由於測驗是採全員武裝及實兵實彈,所以紀律與安全都要特別要求,但國軍訓場受到城鄉快速發展的壓縮,以前荒山野地逐漸建築物林立,國軍部隊常年的演訓及實彈射擊常會造成地方的干擾,尤其訓場的禁限建也阻礙了地方的發展,他因而還特別依《國軍主要武器訓練場及油料彈藥庫影響地方睦鄰工作要點》,輔導雲林縣及彰化縣申請回饋預算,提升訓場週邊鄉鎮的地方建設,從而逐步改善了軍民間的關係,締造軍事訓練與地方發展雙贏的局面。
回首迢遞的軍旅生涯,白永成共計有四次調回家鄉金門服務。他感觸,每次返金的職務與歷練都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留在金門的長輩與同學,以及像候鳥遷徙般的旅外鄉親,在逢年過節時大包小包的擠在往返金門的機場與港口的路途上。以前還沒有民航機的時代,返鄉時每個人必需到高雄的13號碼頭搭乘海軍的運輸艦艇,高雄市同鄉會週邊的大街小巷擠滿了等待返鄉的百姓,直如難民般的露宿街頭,無非只是想要早一點踏上返鄉的路。
而在台金交通航線開通之後,他因便利性提高而大概每隔三個月必定返金省親,然而最近卻因小三通或霧季而常一位難求,但現行政府受限於法令僵化及意識型態的包袱,對整體解決方案又一直提不出更有效的方法。他提到,民國七十六年故總統蔣經國先生解除台灣戒嚴令並開放大陸探親,這些都是基於人道的考量,進而才能突破當時兩岸意識型態的小圈圈。
因此,白永成認為解決台金航線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廈門機場視同國內航站以作為金門第二降落場,或以金門作為自由貿易區而不受本國法令所規範,則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另金門水電缺乏一直也是金門民生的大問題,中央一直以政治為考量,置在地民眾福祉於一旁,如能同故總統蔣經國先生有魄力地大膽開放,則人民自然有感。
註一:六么二、七么四係指陸官校的戰鬥訓練場高地的簡稱,以標高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