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欣桃園地區縣籍律師求學與創業漫譚
楊肅欣小檔案
出生地:金寧鄉湖下村
現住地:桃園縣桃園市
學 歷:湖埔國小,金寧國中,楊梅高中,東海大學法律系
經 歷:達觀法律事務所所長,桃園縣青年創業協會第四屆理事長,桃園北區扶輪社社長,桃園律師公會第12屆(97-98年度)理事長
早期金門地區接生醫護和戶政系統都不發達,所以楊肅欣至今仍不清楚自己確切的出生時辰,只概略知道出生日期大約晚報了半年,生肖屬虎。不過,他大致可以稱得上是帶有文昌命,因為從小功課一直就很好。讀湖埔國小時,班上就有一名競爭者--後來考取台大會計系及會計師的楊忠耕,兩人學習過程中充滿瑜亮情結,以致情感上互不協調,但倒是很正面的具有砥礪作用。
因為成績一直都好,有著八個孩子的父親,唯獨不太讓他幫忙農作,而要他認真讀書。上了國中以後,楊忠耕依然表現突出,他則是在文科方面得心應手,卻在數理方面表現較弱,那時兩人就讀的明星班導師是教數學的許長水老師,他因此在學習上頗多挫折,因而再上國三時就被外放「放牛班」。
他提到,當時因為家貧也曾考量到當兵有月俸和大米等配給改善家計,所以在國二時參加過憲兵部隊招生,但在他即將前往體檢時,母親捨不得地哭哭啼啼硬是把他攔下來。嗣後由於他的兩個姐姐都在桃園工作,姑媽嫁為軍人婦之後也住居內壢,家人的意見大都認為他應該前往台灣唸高中。
楊肅欣因此在桃園考取了楊梅高中,一進學校就被安排讀好班,但每天搭火(慢)車通勤,單程即需花上一個小時,所幸畢業模擬考還都能名列前茅。而對他來說,從事律師工作在當時是聞所未聞、想都未曾想過的,然70年參加大學聯考時,他所選填志願的科系雖都是與商科有關的國貿或企管,卻陰錯陽差地誤植了一筆東海大學法律系而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時是東海大學法律系開系第二屆,這也是中南部第一所法學院,所以在師資方面便相對的缺乏,但創系系主任張東亮博士著實很用心的在經營,總鼓勵學生要在困難的環境下尋求突破。因此,74年畢業入伍雖當的是挺「涼」的政戰士,卻仍對役後的前景不甚樂觀。但他仍說,冥冥之中似乎就注定了該吃這行飯。
律師特考於78年漸次放寬了錄取名額,而楊肅欣前後共考了四次,在81年終於金榜題名。經過半年的實習,他在83年開始自行執業,從而逐步地改善了整個的家境。雖然他也曾在金門登錄,卻因交通問題而極少回鄉接案,不過其間他曾接過住居內壢鄉親的殺人案,並竭盡心力地從無期徒刑辯護到獲15年徒刑定讞。
他強調,其個人對於刑案的承接比較不上心,專長主要是在民事訴訟方面。原本,桃園地區律師事務所的生態是一位律師帶著一名助理,由於近年律師錄取員額大量增加,尤其100年更錄取了近千名律師,因此為了因應市場需要,他打算未來將走向聯合事務所的開業方式,也幫幫年輕律師找找機會,願景則是成為桃園地區知名律師事務所之一。
執業期間,他曾於92年擔任過桃園縣青年創業協會理事長一職,也曾在97年擔任過桃園律師公會理事長,98年擔任桃園北區扶輪社社長。對於社團參與,他表示可以從中結識各方好友,增加個人歷練。他說,在執業時也確實承蒙許多貴人的幫忙以及客戶對他專業的信任,事務所的規模才得以日益壯大,而他也因此更加兢兢業業,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
從68年父母舉家遷台,楊肅欣直到83年結婚時第一次回鄉請客,此後每年都會抽空回家看看,也很高興看到故鄉一直都在進步之中。記得第一次回家,他從飛機上往下看到錯落的水泥建築新屋時,自己的感覺卻是莫名突兀,認為雖然金門不是大都市,但是為了未來長遠發展,小地方更應作整體規劃,而不是雜亂無章地亂蓋一通。對於近幾年地區如火如荼大興建設以繁榮地方,他在肯定之餘似是看出以台灣人過來開發者居多,因故希望縣府應思如何吸引及鼓勵金門人回鄉投資,用實際行動貢獻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