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呈才識深孚眾望的廈門市金胞聯會長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1,250

陳 呈小檔案
出生地:廈門市鼓浪嶼(祖籍:金城鎮南門里)
現住地:廈門市思明區
學 歷: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初中部,長沙中學高中部
經 歷: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陳嘉庚紀念館館長,廈門市攝影家協會主席,廈門總商會經濟聯絡部副主任,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

在古早、古早的時候,陳呈的曾祖父陳達三由於在南門開設「陳寶益」銀飾店,而與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成為好友,並與翁同文等地方士紳共同籌建如今的模範街。然而,曾祖父因身體羸弱而英年早逝,離世前將兒子陳村牧(即陳呈的爺爺)託付交予傅錫琪撫養,而傅先生對陳村牧視如己出,全力栽培至廈門就讀。
陳村牧在集美中學的成績愈加優異,因而得以榮膺陳嘉庚「成人之美」助學金,並從而得再進入廈門大學攻讀文學學士學位,也因此傅錫琪更進一步將大女兒傅麗端委嫁於陳村牧。陳村牧於1931年大學畢業,1934年集美中學即聘其為校長。
1936年底,陳村牧原已應聘擔任馬來亞坡中華中學校長,但人至新加坡與陳嘉庚先生多次晤面,經考察決定聘任為集美學校校董,乃折返大陸總理集美學校校務。有了身份、地位之後,金門家族的人士紛紛前去投靠、依親,也因而現今在金門已找不到這個家族的直系親屬。
陳呈雖在鼓浪嶼出生,但不久父母都奉派至東北「支援東北建設」,他乃跟著爺爺、奶奶住在集美,並常聽聞兩老說起金門老家的故舊過往情事,而在持久薰陶之中滋生對爺爺的深厚感情,亦因而熟知金門腔調的口音差異。
他八歲進小學時正值文革期間,當時金門人都被視為黑五類,爺爺更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從董事長下放為圖書館管理員,且子女均不得參軍、工作、上學和擔任幹部,唯一的好處是他隨時都能借得到書看,但及至上中學時仍受歧視,各種活動都不准其參加。
初中畢業適值文革結束,本想報考空軍預備役,體檢甲等,視力2.0,但還是因為金門人身份而不讓報到。他說,接著他的人生目標便僅是想要當個月入18元的「工人」,但話說那時當工人屬於領導階級,些許類似現在的白領,亦即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其後,發派就讀長沙中學,畢業後隨著插隊下鄉到湖南汨羅村當農民。
當時在汨羅村,他因無房產而只能睡在他人房宅的五角砌(屋簷下),荷鋤下田已是滿手血泡,雨來時早分不清淚水、雨水的一起掉,天天插秧、割稻卻還要餓肚子,因為所有收成的大米、花生都要交給國家,自己則是餐餐地瓜,生活根本不帶任何希望,離18元的「理想」更是漸行漸遠,痛苦絕望到想學屈原跳汨羅江。
陳呈說,幸好當時的生產隊長心好,常會安排他到隊上每個家庭臨時性地輪著吃飯。他更強調,說起那時普遍的難堪境況令人滿腹辛酸。接著,他的足跡再走過浙江、上海等地,89年回到廈門已是改革開放初期,在旅遊公司謀得了工作,日子才漸趨地過得穩定。
他提到,那時金門鄉親陸續從海外輾轉去到廈門,才又漸漸勾起他對家鄉的懷念,進而也突破文革以來不敢認、不敢談而已習以為常的寒蟬效應。在這種氛圍的逐步蔓延之下,住居廈門的金門鄉親開始要求成立金門同胞聯誼會,以為兩岸金門人尋找失聯鄉親的下落來服務。而他就在那時加入了第一屆成立代表大會,並獲選為理事,也負責查找資料和接待鄉親。
1997年,陳呈轉到廈門總商會任職,有了更多接觸工商企業的機會,他乃安排金門和廈門兩地的商會進行溝通、交流,從中做了許多的工作,例如能不能去到廈門及留在當地的一些程序問題,甚至包括如何打破隔閡等等,此舉正式開啟了兩地嗣後經常聯合辦理商展的端口。
2001年小三通正式上路,滯陸的金門鄉親無不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原鄉尋根,原先他也盼能在清明節返金掃墓,結果手續一辦就是半年,回鄉之旅直到中秋節時才告成行。他指出,隨著政策逐步開放,從民間到政府之間的交流多了,近年更是側重在文化面向,尤其是下一代夏令營之類的感情交流,讓鄉親們逐步增進了感情,有了感情才會想到要多做一些事情。
而現在的集美學校委員會即是民國時代的董事會,由於小時候跟隨爺爺長住集美,前些年在籌建陳嘉庚紀念館時,市政府即已屬意時任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的他,出掌陳嘉庚紀念館人員編制和組織架構等等事宜的館長工作,性質上這一紀念館為相當於廈門市政府副處級的事業單位。
此外,陳呈除另擔任陳嘉庚研究會副會長,同時也是集美校友總會與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前者對廈門大學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挹注,後者負責助學、助教、規劃和安排等工作。他說,在集友銀行長期的支持下,集美校友遍及天下,高度影響國際社會,即連文革後期全世界的船長中,四個就有一個是集美學校出身,在社會各層面都有一定的發言權。
陳呈強調,金胞聯是個人民團體,可有定額的代表參加人民政協或人大開會,這對家鄉群體的發展具有好處。2012年5月,他與縣長李沃士會晤時即談到金門的建設要在穩步中求發展。在他認為,金門看到廈門的發展似乎有點著急了,但回頭看看廈門在發展之際卻也破壞了不少環境,因此他反對興建金廈大橋,主張應保留純樸、神秘、安靜的漂亮特色,同時也要有發展的定位,並考慮外人去的目的在哪?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