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義大教務長的年少記憶與職涯歷程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湖鎮尚義村
現住地:高雄市大樹區
學 歷:正義國小,金湖、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台南一中,成功大學水利系、化工系,成功大學化工研究所碩、博士
經 歷:成功大學化工系教授,中正大學化工研究所所長、環安中心主任,義守大學講座教授、教務長,高高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主任
震驚中外的823砲戰初起之時,黃奇正和堂兄黃乃增待在野外採食野生番石榴,隆隆炮聲中一群人迅即躲進日本人留下的防空掩體。他說,但是這些防空洞狹小到不足以伸展手腳,所以後來大人們才想到另行開挖山洞。其後,他們會趁隙出來撿拾阿兵哥所捨棄破掉的空投罐頭或海陸水鴨子補給船遺留的民生用品,也出借家中廚房予軍方以換取蓮霧等類水果。
那年,他也是正好要上小學一年級。開學日,他帶著母親給的一根蔥和兩顆紅蛋,聽話地於進入教室滾過桌面後吃下,這一套路在他小孩入學時也曾拿來沿用過。在早期物資甚為稀缺的年代,他從小徑放學回家途中總會沿路採摘番石榴啃食,而第一次吃到西點蛋糕則算是早的,那時前來支援的美軍顧問會在停機坪的避風牆邊用餐,留下來的餐點總由附近的小朋友「吸收」了。
稍長,放學後他也會上山幫忙拔草、「吊烏」(利用槓桿原理汲水的一種方式)、挑餿水,還得在凌晨1、2點鐘起床協助大人送菜到山外菜市場販賣。他提到,從尚義出發沿途得經過成功、夏興兩處大陡坡,卻經常因菜太多而賣不完,從而能夠深刻體會身當農民的辛苦。有時,他也會帶著弟弟去撿拾電線、鐵罐、鋼筋、空酒瓶、砲彈殼等等破銅爛鐵,曾經一次賣了40多元,他還買了玩具和皮球回家分給弟弟。
現在,黃奇還常會與金城籍國小導師李水成及小學同學保持聯絡。他表示,那時候李老師正年輕,自己烹煮三餐時都會招呼學生同享,晚上還義務的幫他們課後輔導。但他也說,印象中有些老師打學生沒什麼道理,但是李老師不會。談到那年頭學校規定繳交蒼蠅、老鼠尾巴,以及注射後針頭未消毒的過往,他說回想起來當時都未能從源頭做起,也沒什麼衛生的觀念。
他還提到,當時金馬地區的師資都很缺乏,經常會有阿兵哥前來支援,遇到遠足時他會帶上幾顆饅頭,然後集體搭乘軍用大卡車出遊。他說,有一次是由老師引路徒步走到古崗湖,從過程中所見到老師的無怨無悔,讓他更是深信老師真的很重要。
上中學時的金湖國中是剛剛成立的(高職現址),印象中每天下午都在澆花草,而那時小金門籍學子也都是在湖中唸書。當年,學校、監獄和軍樂園連成一片,同學間還發生了一些趣事,但因為二哥再利於金城工作,他和弟弟再求不久便轉學到金城國中。
但還記得有位將軍退休後留在金湖國中教書,假日會派吉普車載學生到擎天廳、太武山等平常時候禁止通行的地區參觀。也記得那時候太湖正在開挖,曾經幾位同學頑皮地帶著籃球跑去游泳,結果發生其中有人踩不著底溺水的險況,幸好亭上施工的阿兵哥見到和衣搭救,交給學校時都被老師修理了一頓。
再談到當時國中畢業必須先後面對兩項考試│全縣會考和金門高中入學考試,前者黃奇考了第10名,後者第11名。依照往例,縣府都應保送全縣會考前十名考生免試進入中正預校,他與另一名同學都按規定提出了登記申請,結果一晃金門高中即將就要開學,再一問原來是承辦人員忘記提報出去了。
讀高一那一年,成績優異的他就取得了高額的獎學金1000元。他說,那時有位60多歲的國文老師很嚴格,凡標注◎號(必背)的課文考過還會重複再考,這雖有助於他日後插班考和大學聯考,但當時會覺得很不公平,卻也讓他在為人師表後進而懂得不必特意討好學生。也記得,老師曾經出過作文題「我的志願」,大家往往還是延續著從小一貫的寫法,但也都被老師批評為不切實際。
高一的暑假,因為堂哥黃乃增在成大就讀機械系,他和同學吳啟騰便決定赴台插班考台南一中,結果他是350人報考被錄取的10名中之一人。他提到,台南一中的同學幾乎都有在補習,他沒補且也險些被當掉,不過最終還是考上了成大水利系。
60年時,依例進大學之前都得先上成功嶺,之後因為罹患胃潰瘍而不得不打報告辦理退訓和休學。而或許是由於聯考制度的迷思,鑑於化工系當時在校排名第二,他在復學時便成功進行了轉系,但在大學期間對前程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又因為曾經胃潰瘍開刀得免兵役,於是便選擇直接考研,當時對準備攻讀何一領域也沒啥麼概念。
報考母校化工研究所時,黃奇挑選了石延平老師作為指導教授,另一方面則也在學校裡當助教,從此他的經濟得以獨立,並讓栽培他在台灣讀高中及大學的二哥卸下重擔。當他研究所即將畢業之際,指導教授告知有個講師缺,問他有無意願攻讀博士班,他於是繼續讀博士而接了環工系講師職。
他並指出,當時博士畢業均需等約半年的教育部口試,通過後再由教育部頒發畢業文憑。70年,他正式接任化工系講師,並在其後升任為副教授,與此同時和在成大擔任教職的今金大校長李金振兩人,逢端午、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都會找時間與來自金門的學生聚會或餐敘。
75年,黃奇以副教授階級榮膺第一屆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他是所有得獎教授中唯一的副教授,且在嗣後10年五屆連續得到類同獎項│特殊研究人員獎與傑出特殊研究人員獎,依例得到此一獎即可升任教授,惟成大在76年適無教授空缺,但最後學校仍以具有「特殊貢獻」為由於該年度給予擢升。
興趣在於從事研究的他表示,他每天都會待在學校研究室裡,也總會留到半夜12點再陪同學生回家,所以學生畢業的時間都比其他系所的學生快,合計在國立大學退休下來時總共培養了19位博士。之所以能夠如此,他認為應該是受到碩、博士指導教授石延平老師的影響最大。
黃奇與李水成老師約於70幾年時又恢復了聯繫,每年回金也一定會前往造訪,並且經常會邀請老師赴台遊玩,還曾為了幫老師慶生而開過同學會。且基於類似的情緣與感念,他在85年間也協同成立了「財團法人石延平教授文教基金會」,以紀念已故的指導教授。
82年,他因林清江校長惜才而被借調到中正大學,原本主要負責籌設化工研究所,後來又進一步開設大學部與博士班,而其所創辦的化工所碩士在職專班更是首開全國新猷。84年,考量到本身微患氣喘而中正大學空氣清新,他乃毅然辭去所有成大教職。
91年時,國立大學退休風氣因大學改制與五五專案而告風起雲湧,適義守大學化工系一老師擬離職至高雄大學而告出缺,他乃順勢利導辦理退休而於93年2月轉赴義守大學擔任講座教授。96年初,教育部基於資源共享觀念補助義守大學成立高高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由他擔任中心主任,同年八月再接任義守大學教務長迄今。
在總體教學研究經歷中,他也曾在77-78年間赴美國休斯敦大學擔任化工系訪問學者,80年應國科會邀請前往美國聖母大學(U. of Notre Dame)與西維吉尼亞大學擔任訪問和客座教授,88年再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擔任化工系訪問學者。
黃奇表示,年紀越大就越會懷念家鄉,所以現在每年都會回來多次,也曾基於與金湖國中吳啟騰校長的舊情誼而贊助獎學金。而他特別要感謝夫人林雅蓉一直成功扮演著全職家庭主婦的角色,讓他得以全心投入工作從事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