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早期先人遷徙定居台灣現代子孫回鄉尋根問祖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1,209
字型大小:

金門人渡過黑水溝往台灣遷徙的移民史,除國共內戰時期之外,至少在明清之交亦曾經歷過一波高潮期。依相關史料考察,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親率大軍自料羅灣揚帆出海展開復臺之戰,以勤敏才略為鄭成功所倚重的蔡政即是金門人,也因此目前在金門尚留有國姓井、鄭軍銅砲、觀兵弈棋處及吳山頂上的烈嶼巡檢司城等多處古蹟。
自此而後,隨著征戰軍旅而陸續依親移居台灣的金門人不絕如縷,「開台進士」鄭用錫(1788-1858年)亦為金門籍,「開澎進士」蔡廷蘭(1801-1859年)同係金門移民的後裔,現今鹿港與艋舺仍留有金門會館的古蹟,新竹市也有所謂「金門厝」的地名。事實上,金門與台灣的關係,從明、清開始的近六個世紀以來即相當地密切。
但因囿於古代不具備遠洋撈捕的技術與黑水溝海域的寬闊與險峻,在38年揭開國共冷戰格局之前,順著大陸沿海「落番」南洋的原鄉人仍佔多數。其間,加上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以來各種形式的海禁政策(又稱洋禁或鎖國政策),以及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種種原因都限制了早期移民台灣的鄉親子弟回訪金門。
解嚴以後金門開放觀光,這些鄉親子弟紛紛透過各種管道踏上母島尋根問祖,但有些人或能如願得償,更多的人卻只能無語問青天,因為幾代斷絕的時空實在隔離得太久了。然而,不僅如名作家馬奎斯說:「一個人若沒有他的親人埋葬在他所生活的土地,他就不是屬於這片土地的人」,即便是遷居台灣的先人入土墓碑上鏤刻著「金門」二字,他們總還是不否認係屬於這片土地的人,這便是鄉親血緣與認同不斷的最佳詮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