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吳秀琪深度研究終底應該回歸到自己的土地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2,599
字型大小: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西園村
現住地:新北市永和區
學 歷:金沙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政治大學社會系,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西巴黎大學史前史與技術研究室博士
經 歷: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社會心理學系助教,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解說員,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金門家扶中心社工員,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專案行政

由駐法國代表處文化組、中法文教基金會合辦的「2012年漢學博士論文獎」,去(101)年11月17日在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舉行頒獎典禮。這個獎項成立於87年,每年由法國漢學研究協會(AFEC, Association francaises d' Etudes chinoises)自前一學年通過口試的博士論文中,分別評選出在古代、現代漢學各領域有創見與貢獻的研究各一篇,此次獲得首獎的是教育部98年留學獎學金受獎人│金門籍吳秀琪小姐。
吳秀琪出生於金沙西園,祖父吳媽在、叔公吳惠民都是抗日英雄,稍長才隨家人遷居沙美。由於父親吳振順於小學任教,對於子女教養甚為重視,他們兄妹間從小至大都有早讀的習慣,但是卻也因此自我感覺在小學一、二年級時還總是「憨憨的」,直到上三年級才智慧大開而經常考得第一名。她說,不過因為哥哥、姐姐們成績都很優異,她從而未曾對自己感到過有太多的信心。
小學的老師裡,記憶較為深刻的是小六時自軍中前來支援的代課老師,因為對學生都很好。此外,更要感謝王添泉和張文振老師,王老師曾在暑假時帶著同學們去郊遊,那時拍的照片到現在都還留著,並因此直到高中時才發現自己玩過的許多地方,班上多數的同學竟然都從未去過。不過,她也坦言國、高中階段埋首課業等等的壓抑,以致那段期間其實過得並不快樂。
吳秀琪提到,她的母親曾經是金門縣政府勞軍團的首席,歌唱得非常好,但影響她日後走向較深的卻是大姨媽。她的大姨媽全家因砲宣彈摧毀了整座防空洞,除了外出的表哥和守在洞口的大姨媽之外,洞內的家人全都罹難;因此,從她懂事時起目之所及,大姨媽就已少了一隻胳膊,大部分的時間則都躺臥在床上。
而她的母親也總是叮嚀他們兄妹要多多陪伴大姨媽。在過程中,身為么女而時時跟隨母親左右,相對更常有時間接近大姨媽的她,因而常常思考「人為什麼這麼苦還要活著?」這樣的念頭更觸動她從小就想幫助別人,並在日後選擇就讀社會工作方面的學系。
原就覺得金門很悶、學校生活刻板教條卻又喜歡看電影的吳秀琪,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大量接觸了侯孝賢、柯一正等台灣新銳導演的片子,進而難免會對島以外的世界有著一些想像,她也不諱言加上父親的權威,促使她有著「想飛的心情和離開封閉小島的渴望」。然而,高畢赴台後隨大姐第一次逛公館、西門町,卻讓她強烈感受到「貪婪之島」│很吵、很不喜歡的感覺,心態上因此同時也面臨著衝突、挫折與亟待轉換的過程。
進入大學以後,開始過著與之前金門截然不同的生活,興奮中帶著些許懵懂。那時,她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其中有一部分重心是在戲劇,曾經更因社團公演在國軍英雄館扮演過國劇中的丑角,此一興趣的延續也促使她在出國的前一(89)年,曾於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擔任專案行政,其間921地震時曾經安排表演團體到災區演出,也曾為金門安排過兩場表演,當時的老闆平珩現已是兩廳院負責人。
她提到,由於科系與長期從事社會工作的意向,因此在大學時代參加了山服社,進而開始廣泛接觸原住民的文化,也因此有很多不同的體驗和收穫。研究所同時考上台大社研所和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她幾經斟酌放棄了前者,而清華同學間的同質性高,後來也都成為很要好的朋友。而碩士期間的學習也引領她走向一個與自己生命思考契合的都市遊民研究,她的碩士論文以《底層的社會建構與自我認同│以台北市的遊民為例》為題,從實地田野工作方式深入的了解流浪者的心聲。
吳秀琪一直想逐夢完成社會工作中許多不同面向的事情,而薪酬收入的多寡卻從來都不是她前瞻願景的第一考量。她在大學時代就已在台北家扶中心實習,碩士畢業後陸續擔任過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世新大學前身)社會心理學系助教、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助理,並曾在苗栗縣卓蘭鎮坪林國小擔任過代課老師。
86年7月,她回到金門在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擔任解說員,87年5月再轉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金門家扶中心擔任社工員,這份工作幫助她釋放理念,也縮短了她和現實間的距離,這是她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的一段時光。
她表示,後來選擇赴法國再作深造是基於對藝術的興趣,且覺得需要學習文物方面的技術性事務,於是乃決定置身考古學領域的研究。她強調,不過剛開始並非設定要唸博士,而僅是單純想讀一點書。她說,之所以選擇自法國出發,係因它是一個非常重視自己文化遺產保存的國家。因此,出國伊始需先唸語言學校,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艱澀的法文。
之後,從碩士班打底唸起,一方面學習課堂的知識,一方面積極參與考古發掘。她以法國文化為研究主題,先後在潘第也(Poitiers)完成了《潘圖蕭宏地區的馬和馬具在羅曼文化中的表現:肖像與考古學》(Le cheval et son equipement dans l'art roman de Poitou-Charentes: iconographie et archeologie; 2003)、《維也納地區聖強斯的中世紀地窖:遺跡與陶器的考古學研究》(Les silos medievaux de Saint-Gence[Haute-Vienne]:les structures et leur mobilier ceramique;2005)兩篇以法文寫成的論文。
接著,她進入西巴黎大學(Universite Paris Ouest Nanterre la Defense)史前史與技術研究室修習博士學業,指導教授為陶器專家Valentine Roux女士,並意圖將西方的方法帶入台灣考古的研究之中。101年1月,她以論文《臺灣東北部與北部鐵器時代的住民與文化動力:淇武蘭遺址陶器組合技術取向研究》(Peuplement et dynamique culturelle a l' age du Fer Ancien et R ecent dans le Nord de Taiwan:approche technologique des assemblages c eramiques du site de Chiwulan[Ilan, Nord-Est de Taiwan,650-1850 EC])取得博士學位,繼而又獲得前揭2012年漢學博士論文首獎。
學成之後,吳秀琪回訪新近落成的金門文化園區「貝塚文物館」,卻有著不忍卒睹的感受。她認為教育展示需要與專業結合,若政府花了錢卻達不到實質的目的和品質就實在是很可惜了,所以立馬索取意見表提供了不少專業的建議。她還提到,後豐港是個很重要的考古遺址,新近的道路開挖工程正威脅著這一見証金門長久歷史文化遺產的消失,目前雖然有相關單位正在進行搶救發掘,但一旦開挖就是破壞,面臨著逐步消逝的遺址令人憂心如焚。
不過,她倒認為金門的民宿工作做得很是不錯。終究,研究是想回歸到自己的土地上,當考慮要不要繼續博士階段的研究時,她體會到當初出外學習的初衷,就是想有一天可以把這些啟發與獲得應用於自己的鄉土上│她這麼強調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