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民稚幼獨自出外開展冒險逐夢的逆轉人生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西園村
現住地:新北市中和區
學 歷:述美國小,金沙國中,東方高商
經 歷: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中和救生隊隊長,新北市搜救協會常務理事,南勢角夜市黃家麵線負責人,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在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成立大會的場合初次結識黃耀明,感覺上是位非常年輕的社團領導人。從相關自傳資料中瞭解到,他自認從小就是一個野孩子,因為他的阿嬤常說:「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他,就是有著那種成天向外跑的基因,總是想要向外探索這個世界新奇的事物。
第一次離家是小學五年級下學期時,那是國內棒球正在持續瘋迷的民國68年,當時金門雖然處於戰地政務時期,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在這項全民運動中缺席。他先是在體育館住了一年半,雖然操練非常辛苦,但也感覺格外的充實,最大的收穫就是以金門少棒隊的一員,代表赴台參加全國少棒選拔賽。
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一路從台南、高雄、台中、新竹,最後轉戰到台北,對於一個鄉下來的孩子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與鮮亮。似乎,大家口中遍地黃金的寶島台灣,看起來一點也沒錯,連空氣都是這麼的香甜富足。在球賽結束即將打道回府之際,他的小小心靈不禁暗自吶喊著:「有一天,我一定要再回來!」
一向就是運動好手的他,國中一畢業就帶著打球時存下來的獎學金六千元,搭上「開口笑」展開冒險逐夢之旅,那是他第二次離開家鄉。然而,進入都市叢林後始才驚覺,現實生活跟所想像的並不一致,為了學業跟生活能夠自給自足,只好選擇半工半讀,在那之後的四年他居無定所,所有的家當就是一個包包,因為這樣才好搬家。
當完兵後,黃耀民先在從事不銹鋼生產和買賣的公司上班,一個月的薪水收入三萬元,心想創業沒有本錢,不知何時才能成家立業,而平常為了省吃儉用,三餐大部分都在路邊攤隨意解決,想著想著何不從路邊攤做起呢?民以食為先,那就做吃的呀!
那時,小學同學、也是拜把兄弟楊定華的姊夫在賣大腸蚵仔麵線,生意非常之好。然而剛開始時,兄弟的姊夫並不想教他,他為了創業便硬賴著不走,再辛苦都肯什麼都做,終於師傅被他的誠意感動,把秘方告訴了他,從此也就展開了二十年賣麵線的生涯--那已是民國80年的事了。隔年,在同樣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召下,又是贏得了美人歸│他的夫人何斐婷畢業自東吳大學英文系,兩人是國中同學。
但他提到:「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萬事起頭難,一點也沒錯。」因為徒有秘方,做生意是沒辦法教的,所以初始也曾跌跌撞撞了好些年,換過中和忠孝街等幾個地點,業績都不見起色。但他從不輕言放棄,且深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便時時鑽研、檢討,從錯誤中學習、改良,用較貴的手工麵線和更好的材料,力求料多、味美又實在。
後來,在一個契機下搬到興南夜市口,生意才開始穩定成長,接著再遷移到夜市口附近的店家。而在辛苦工作一整天之後,游泳就成了愛運動的他最好的潤滑劑│這得話說從頭,他的泳技是國小時在西園鹽場的蓄水池練就出來的,當時游的還是狗爬式。
92年春,黃耀民進入紅十字會中和救生隊擔任志工,經歷救生員班、高級班、十式班等三個教練班,服務至今已滿十個年頭。他強調,志工團隊的成員都有顆為社會奉獻的心,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睡眠時間到游泳池邊帶班,願意犧牲自己的假日到溪邊、海邊投入救難,而從中他也更加懂得惜福、懂得感恩。
現在每年回鄉過春節,他認為小時候年味比較濃,以前還曾裝扮過舞獅陣裡持扇的大頭「肖家婆」,自己也會在年十五那天做幼年時興的地瓜燈,夜裡村內同學以四甲分掛持火把、拿沙包互尬鬧元宵,但卻越年長越感覺不出太多過年的氛圍,所幸島內黃姓子孫長期已粗分為五股,於大年初三遶境迎奉紫雲始祖守恭公至各自宗祠,才多少增添了一些熱鬧氣氛。
話說,西園村在台北生活的宗親不少,85年經黃國民、黃天助等人居間聯繫組成聯誼會,串起旅外鄉親間急難救助、婚喪喜慶等等事宜的協辦工作,並例行於農曆年後的第二週假台北餐廳聚會喝春酒,收費採臨時性繳交方式,結餘則充當會務處理公積金。
99年,黃耀民接任聯誼會會長,曾經建議正式登記社團法人未果,隔年再作提議時始經表決通過籌組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並於101年10月21日召開會員大會宣告成立。他表示,今年由英坑輪值奉祀始祖,協會訂製了一批背心供巡安時穿搭,也已在元宵節通過獎助學金等會務處理辦法,並預訂在年底會員大會時正式頒發獎學金。並強調,未來經費若能更為充足,將會繼續擴大辦理聯誼、參訪和教育訓練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