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瓊華幫助別人而獲益最多的往往是自己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城鎮南門里
現住地:台南市新化區
學 歷:金城(中正)、莒光國小,金城國中,北一女中,台灣大學商學系,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經 歷:湖中小、金門高職教師,中華電信公司助理管理師,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講師
小時候親歷過生活在戰爭的陰影和恐懼之中的經驗,許瓊華坦言一直到30歲之前,都還經常在夢中意識到被共匪打敗而四處逃難的流離情境。
她提到,金門當時處在普遍均貧的時代,即便她的父親許丕炎經營的是赫赫有名的「鍋貼大王」,但因父親本身極其簡樸且克勤克儉,雖對自己兄弟非常照顧,但對自己兒女的要求和錢財管控卻是十分的嚴格,所以她在物質方面從來未曾覺得會比別人來得好。
也因此,她經常會去當小工替人剝蚵殼,或是幫阿伯看顧豆腐店攤賺取零用錢。她說,這樣的生活形式久了逐漸內化成凡事自我要求,從而也影響到日後讀書和做事的態度。另一方面,受到父親真切投注於照料手足的夙昔典範,以及自幼兄弟姐妹都有大帶小的深誼,所以彼此間的情感便一直都是很好。
然金門一向深受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影響,女生往往倍受歧視或忽略。在許家,下面的弟弟什麼都有,自己卻什麼都沒有時往往也會不禁自我感嘆,且實際強烈期待著也被關注的她,在如此心態下便產生了讀書一定要贏過男生的動力。但她又說,回想被忽略而能多出自由自在的空間,反而也許是種幸福,她愛好運動而極受關照的弟弟,即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照著自己的路走。
許瓊華經常考第一名,卻自認未嘗從中得到過絲毫樂趣。直到國三的時候,上到查復寧老師「熱忱傳授知識,用心啟發學生」的課之後,才對自己的「求知慾」意義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體會。她憶及,查老師是除了國文之外其他各科的導師,主要是所講授的內容都能聽得懂,如此進而也有效地把整個班的素質給提升了起來。
她並強調,查復寧老師不僅教授知識,身教、言教也都極為一致。她補充,查老師曾告訴她:「做人心胸開闊很重要!」這句話自此一直深埋在她的內心之中,讓她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好,從包容力的擴大中對別人不再作如前一般的苛求,生活態度也因此而完全的改變。
參加金門高中入學招考那年,盧志勤獲得第一名,她則是考了第二名,校長還為此特地上府道喜,而又由於姑媽住在台北中和,原本因不放心而不贊同她離金考試的父親,也因此大開特例解除了禁令,並由堂哥許志傑陪同相隨赴台。她說,因為金門考試已有結果,到台灣後心裡完全沒有壓力,考完試後只想趕快回到思念的家園,卻很意外的考取了北一女。
而對許瓊華來說,進北一女是另外的一個新世界,因為在金門自己宛如小池中的大魚,但進了學校才發現她不過是隻大池中的小小魚,其他同學不僅是會讀書,在運動、才藝、待人處世各方面的表現也都很強。然而,北一的同學之間並不會惡性敵視或掣肘,反而會在相互砥礪研讀之中學相長。
她剛進學校的成績總是墊後,在同學間學習了許多讀書的態度和方法,到高三時即已經能列居前十名,同時來自離島的她更是倍受同學們關照。高三寒假,她因罹患重病而本想轉學留在金門就讀,但北一女的老師、同學卻是紛紛打電報說會照顧她,要她回去台北。回台後,經常簡單的便當盒一打開,沒多久便會裝滿同學遞過來的豐富菜色和溫暖愛心。
而她由於有病在身,每天都能睡足七個小時,所以雖然輕鬆應考,卻反倒意外的上了台大。但她提到,喜歡英文的她原本攻讀的是乙組,有次師大中文系畢業的導師說到可以當他的學妹,比較不想讀中文系的她便有點小嘔氣地報考了商學系,結果進大學後始終覺得讀得很沒勁,反而是直到教書時才發掘出其中的樂趣。
大學時,許瓊華曾跟父母承諾過畢業後至少會回到金門住居三年,所以即便畢業後已在台灣找到工作,且當時金門的工作機會已經就很稀缺,但她還是回鄉先在湖中小擔任了代課老師一年,第二年逢金門高職有缺後再轉換新的工作環境。然而,有次在公車上聽到乘客聊到有關「回金門跟人搶工作」的對話,還是讓她聽了心裡既複雜,也很委屈。
她在高職的第二年結婚,接著在隔年暑假離開金門隨夫家住居台南,然後一邊待產,一邊準備電信特考。直到72年時,她才再回到職場進入電信公司台南服務中心工作。她指出,背負著金門人和台大人的雙重身份,促使她更加認真的要做得比別人好,從而凡事盡心盡力要求做到止於至善,也因此受到肯定而在局長室擔任秘書長達十年之久,但卻也因而累壞自己以致身體經常出現狀況,且家中尚有二老二少需她服侍照料,因此她便在第17個年頭告別了電信公司。
在台大時期即曾參加慈幼社為身心障礙兒童輔導課業的她,始終無法忘情於助人志業。83年間在報上看到生命線招募志工的廣告,乃決定重返志願工作的行列,而為了進一步提昇服務的知能,她又於95年考取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就讀。
不久,她再將服務的觸角擴展到學校、監獄、少年觀護所等領域--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講師、台南市生命線輔導志工、台南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志工、台南縣大灣中學認輔老師、台南市億載國小諮商小團體帶領人、台南少觀所家庭教育團體帶領人、嘉義看守所家庭教育課程及成長團體帶領人、嘉義監獄教育團體及親子共讀團體協同帶領人,都是她現在日常生活中充滿意義的現職工作。
許瓊華有個想法,希望有朝能透過結合鄉親所投入如許銘豐的音樂推廣、陳克陽的慈濟扶助等等志業,在家鄉形成「志工島」,藉此一舉提升地區的文化素質和生命品質。她因此也表示,若金門有相關志工訓練的機會與需要,她都願意義不容辭地返鄉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