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洪銘銅專職運輸海空服務展熱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1,501

老家烈嶼,定居台北的洪銘銅,對於人生目標永遠有主見,在年輕人出路至今仍以出外打拚為主的金門,投筆從戎常是眾多春風少年兄人生選擇績優股。烈嶼國中畢業後,為了節省家計,在訓導主任馮觀富鼓勵下,前往陸軍官校預備班就讀。
進入軍校後,洪銘銅在同學鍾瑞象家看到三輪車,頗有興趣,練習幾次也就上手,後來透過不斷瞭解與興趣研究,發現「行」與生活息息相關,不論軍旅或尋常百姓,可以確定水陸空鐵運輸與每個人生活緊密結合,於是在還沒畢業前,他已決定選運輸兵科,因為即使退伍後,有關駕駛與運輸概念在生活上依然實用。
軍校休假日,台灣同學大都回家,外島同學則多留在學校,洪銘銅第一學期假日大概祇出校門口三次,大都留在校園與來自金門的同學在一起,或從事打球、游泳與跑步等運動,或到中正堂看電影,或到圖書館看書,學校假日有安排三餐,需要提前登記,若登記卻不來吃飯則要扣五元,所以不出門也可安排一個充實的假日。而每逢寒暑假,同學們由三年級學長帶隊,前往高雄壽山金馬賓館報到候船,再一起回金門度假。
六零年代,軍校畢業生正期班規定須服務十年,但因故更改為畢業後終身職,導致反彈聲浪四起,一度曾引發轉(退)學潮。洪銘銅在陸軍官校三年級時,即考慮要由正期班轉到畢業後祇要服役四年的專修班,乃在下學期期中考與期末考故意有多科不及格,達到轉班標準,成為最後一梯次允許轉班的正期生,在參與專修班四八期分科教育,半年後畢業受階少尉,68年5月1日正式下部隊,而同年底正期班同學也畢業下部隊服務。
洪銘銅因選擇運輸兵科,下部隊時,即前往衛戍師運輸連報到,正式開啟軍旅生涯第一步,在二十年軍旅當中,除在師級駕訓隊、補給連、運輸連等單位服務,並在運輸學校擔任隊長、教官外,也曾回金門任港指部與運輸組,甚至調高雄外島服務處擔任總連絡官,任務重點都以部隊水陸空運輸作業為主,工作項目完全與個人興趣相結合,有責任,有壓力,卻甘之如飴。
洪銘銅原本下部隊服務四年即可申請退伍,在他軍旅第四年時,因接任運輸連長,表現深受長官肯定,在指揮官與師長都相繼慰留下,又簽留營兩年,並隨部隊移防澎湖,到新駐地後,常陪同師長到望安等各離島督導與慰問部隊,一年後,得知老師長要調回金門第二士官學校服務,就親自稟報想回金門的意願,老師長調到金門後,即進行作業徵調他回金門,經過半年作業手續,洪銘銅回到金門時,也剩下半年時間就要退伍,這時他又不好意思向老師長說要退伍,心想金門人能夠回到金門服務也不錯,就順理成章再留營二年。
洪銘銅於民國75年結婚,想到有個家,個人責任也更重,他衡量當下社會各項工作,心想待在部隊待遇不錯,考慮到若再留營幾年退伍金可高達一百萬元,當時,在中和那邊一百萬等於可買一棟房子,深思熟慮後,即決定再簽留營五年,並繼續軍旅歲月。忙碌的五年快速而過,在下部隊服務滿十三年前夕,洪銘銅佔港指部中校參謀官職缺,而金防部同時派他到高雄連絡組擔任總連絡官,主要負責南部差假官兵前後運等業務,任重道遠,他也就繼續留營。
洪銘銅軍旅二十年,兩度金門服務前後合計四年,退伍前又有六年佔金防部職缺,人則實際派遣高雄服務,在這十年時間,不論負責海運或空運作業,與官兵、眷屬或金門鄉親接觸機會頗多,而如何讓差假官兵與眷屬都能滿足搭乘需求,則是業務單位常須考慮的,洪銘銅由昔日個人搭船機會到親自參與海空運輸實務經驗,如何讓金門鄉親受到最好的照顧,則是他努力追求目標之一。
退伍後的洪銘銅,悠哉日子過得很快樂,也想為更多烈嶼鄉親服務,在參與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後,答應接任副秘書長一職,對於每當旅台鄉親返金時,霧季期間台金交通常受影響的老舊沉問題極其關切,他建議政府比照馬祖台馬輪,向交通部離島建設條例基金申請經費,打造專屬客貨兩用交通船,採委外經營方式,在老舊的金門快輪外,讓金門民眾返鄉多一個選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