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跫音》黃埔建軍九十周年親愛精誠為民先鋒
本年度欣逢黃埔建軍九十周年誌慶,與中華國祚淵源流長的黃埔軍校,亦在近半世紀以來與金門發展淵源至深。特別是藉由古寧頭戰役劃下兩岸紛爭休止符後,隨著金門成為戰地,出身黃埔四期的胡璉將軍等駐守金門,也開啟黃埔子弟近五十年來為戰地金門貢獻心力的真情表現。
中華民國建軍九十周年,源自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黃埔軍官學校開啟時代青年報效國家序幕後,在荒亂年代為國力注入新奇生力軍。而廣義建軍則包涵三軍軍(士)官學校,泛指陸、海、空軍與政戰、中正、國管、國防醫學院…等等。軍管時期,進駐金門服務的三軍健兒們,由司令官到士官兵,人人擔負保家衛國重任,貢獻個人心力在這個島嶼上,誠為守護島鄉的聖戰士。
昔日當兵常是項送死的志業,讀軍校又宛若修得殺人放火的學分,您不殺敵,敵便殺您。革命軍人既熱情又冷血,他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時熱情澎湃,告別家人前赴戰場時又幾近冷血無情。也因為這樣,自創校以來,黃埔健兒始終為國家民族而戰,一路奮戰到金門。守護島嶼之餘,部份將士贏得戰地姑娘芳心而結成連理,終能釋放些微熱情給心上人,結婚常是亂世兒女難得又幸福的奢求。
來到戰地金門服務,官兵們都謹守親愛精誠校訓,大膽挑大任,而由胡璉將軍起,歷任司令官都是出自黃埔的優秀軍官,而各師旅或營連長,更是千挑萬選的部隊精英,防區各部隊幹部分別由各個軍校培養出來,大家用血汗鍛造金門成為英雄島,在輝煌史詩中,也有縣籍青年投筆從戎的身影。
陸軍軍官學校在台灣鳳山復校時為第二十四期,但為因應當時環境時勢,在正期班之外,不同時期分別招考候補軍官班、專修班、專科班及各種專業班隊,都是部隊的骨幹,國家的棟樑。金門子弟加入保國衛民陣營,服役年資各異,有的及早告別軍旅力行個人生涯規劃,有的殷勤打拚晉升將軍光耀家門,不論如何,都在適當的時機為國家盡了應盡的本分。
早期投考陸軍官校的金門子弟中,現為大家所熟知者有正期班三十一期的顏忠誠與黃庭川兩位前輩,以及候補軍官班(後改為專修班)的王水彰、呂甲乙前輩等,其後在各個班隊皆逐漸有更多同鄉加入行列,同時,在各個軍校與班隊也有更多金門子弟投考就讀,並相繼成為國軍優秀幹部,而當下近五十位晉升將軍行列的金門子弟,更是金門榮光。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黃埔畢業的金門子弟返鄉服務,重寫澎湃怒潮革命史詩,為國家賣命與為家園奉獻得以兼顧,且能分出心房一角容納家園妻兒身影,是這個社會最不容許強調個人權益的英勇將士們當下最感幸福的事。黃島子弟與仙洲子民在英雄島相遇,也讓黃埔建軍九十周年更有意義。
欣逢黃埔建軍九十周年誌慶,謹此向數千萬個先輩與學長們敬禮,親愛精誠,為民先鋒,有您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