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麟掌舵生意誠信為本興客源
老家水頭村,目前定居台北市,在西門町開店已逾三十年,對於四年級生的周延麟來說,故鄉、親友與老朋友,如同老客戶一般,永遠是他難以忘懷的寶貝。
周延麟本姓黃,昔日阿公黃永遷下南洋時,留下父親跟著祖母住在金門水頭,祖母姓周,娘家東門,因不識字,報戶口時也將父親登記姓周,就這樣三代都未曾更改。金城國中畢業時,周延麟本要與同學一起讀軍校,母親卻不同意,後來,他就和同學搭著船到高雄,再一起搭火車到台北,在舅舅家裡落腳生活,晚上到開明商職唸書,白天則在舅舅所開的西藥局幫忙。
周延麟舅舅林福安老家東門,本在金城與周德合開南光西藥房,後來,因單打雙不打期間,老家一年內連續三次招到砲擊,家人滿懷恐懼,不得已,祇得舉家遷台,在台北也開間南光西藥房,除了西藥進口,也經營西藥門市。民國61年暑假,初到台北的周延麟就這樣當起學徒來,跟著舅舅學做西藥房生意,生活非常充實,家人也非常放心,漸漸夢想有朝一日也開間西藥房。
民國71年底,周延麟當完兵退伍後,有了在舅舅西藥房八年多的實戰經驗當作基礎,他就開始規劃將夢想實現,先跟朋友租張藥師執照,72年4月,葆豐西藥房正式開張,地點就在西門町鬧區,生意也由生漸熟,並建立一些忠誠客戶群,生意熱絡程度當然不在話下。
西門町除新規劃徒步區學生較多,西藥房附近住家少,周邊也以八大行業居多,西藥房都在做小姐生意,紅包場、卡拉ok,舞廳、歌廳…等場合上班小姐也都成為他的老客戶,小姐主要是買一些婦科的藥,避孕藥等與服務行業有關必需品。他平常都是上午11點開門,到晚上12點才打烊,頗為配合周邊產業環境生態。
西藥房做到一半時,周延麟有位當兵時好朋友的哥哥經營洋酒生意做得不錯,在接觸之後,也慢慢對洋酒有興趣,好朋友就鼓勵他做下去,也就新增洋酒經銷項目,後來,店裡變成一半做藥局生意,一半做酒類生意,由於西藥房賣的都是老客戶居多,以前買藥的客人,現在也都漸漸成為買酒的客戶,就這樣,針對洋酒經銷摸了五年漸熟,十年就有專業架勢,98年左右,藥局就收掉,完全以販售菸酒為主。
結束經營近二十年西藥房生意,主要是多角經營的開放式藥局日漸增多,且西藥房處方藥、管制藥等要求多,相關限制也多。西藥與菸酒兩行業都很複雜,但前者關係著客戶的身心健康,吃藥有過敏等情況還要後續服務,後者則祇要不賣假酒,一經交易,客人愛怎麼喝酒,都已不關藥房的事。
位居西門鬧區,周延麟洋酒專賣店一開張,已有穩定老客戶,漸漸根據老客戶要求,洋酒之外,也開始進金門高粱酒,平常得請金門親友寄酒過來,或向鄉親所開金酒經銷商進貨,或向金酒台灣代理商進貨,漸漸的,店裡銷最好的竟然是金門高粱。當然,菸酒不分家,各式洋菸或國產菸也都在店裡可買得到,他唯一嚴格把關的是未滿十八歲的少年郎不得買菸。
西門町環境複雜,賣洋酒與賣西藥也都一樣複雜,而來單純家鄉的周延麟強調做的是良心生意,他總是認真的學做生意,並成為言而有信的大掌櫃,對客戶始終熱誠相對,同時也特別看重家鄉的親友與老同學。五兄弟中排行老三的周延麟,退伍後成家立業,父母親也都由金門遷來台北定居,每年清明時,他會返金掃墓,當天來回,來去匆匆,而金門的老同學或親友有到台北,西門鬧區的洋酒專賣店也成為鄉情匯聚所,老同學們也都不拘小節,擠在店裡聊天打屁,喝茶話家常。
目前,位居水頭42號的祖產,前面有水,後面有山,感覺真好!相對於西門鬧區的特殊環境,複雜與單純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他那阿公的祖厝,多年前由國家公園金門管理處協助整修,並外包民間經營,先是做民宿,後來成為風獅爺文物坊,周延麟很感謝國家的仁德,而年紀漸大的他,也想有朝一日告老還鄉,他同時計劃退休後,有空返金自己經營,不僅如此,他還相約老同學們,一起還鄉樂活多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