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忠異鄉打拚感恩原鄉椿萱情
老家金城,目前定居斗六,五年級生的楊水忠,和多數由金門前往台電服務的同仁一樣,生活與工作交織的所在,成為他平日活動重要空間。
延續著四零年代前輩腳步,金門年輕人為就業升學,往台灣發展成為多數人的選擇,直到現在依然如是。而就讀軍校也成為多數男孩子的路途之一,楊水忠國中就曾想到中正預校,到了高中時,又想和同學一起去讀陸軍官校,但都因為父母不同意而作罷。
高三畢業前夕,台電公司到金門甄試,他也報名參加,錄取後,就順理成章到台電報到,當年同屆報到者計有九人,當年12月份先去桃園退輔會職訓中心報到,參加為期半年的配電服務班訓練,翌年6月初結訓後,先放一週假,再自行到服務單位報到,楊水忠等五人分配到雲林縣,自始他就一直待在線路課。
初到台電工作,前半年幾乎天天都在爬電線桿,新進來時,也沒像現在那麼重視工安,就直接跟著出去工作,跑的地方都在雲林縣,那邊有需要維護,就去那邊,以前都是靠人力,不像現在有機械幫助,屈指一數,到今年六月份,楊水忠離開金門已三十年,而這三十年都奉獻給台電,早期初次上工,傻愣愣的跟著老鳥出去做,班長也較敢讓他們做,因為有接受過訓練,班長看到您能力夠,就直接安排您下去做,不像現在較注重工安問題,班長就得考慮許多,不會馬上叫新手下去做。
線路維護是項繁重的工作,特別是濁水溪兩岸電線桿因鹽塵害致易腐蝕,常造成導電,不論刮風下雨,線路若有需要維修,都需要出勤,戶外作業常有墜落與感電等意外事故,所以,這份工作正需要藝高人膽大,台電公司「人命為首要,工安最優先」時時提醒著全體員工注意安全,所以,不僅擔任幹部者要隨時提醒所屬,不論老鳥新手上工時,有必要集中精神,時時注意安全,更需要堅強的實力作後盾,以確保工作順利完成。
為讓自己工作能力精益求精,除了正常工作努力學習外,民國80餘年,楊水忠與另三位同事,私下利用個人時間參加甲級電工訓練,以厚實電線裝修技能,兢兢業業下,終能獲得證照。對個人而言,是一種自我肯定,對團體而言,也是突破紀錄,長官也深表支持與鼓勵,當然,同時也對其他同仁有小小啟發,技術本位是工作最佳保證。
由於新手初次進入職場,仍有感電情事發生,民國90年左右,總處要求新進員工初到各區處報到時,必須接受為期半年的職前訓練,46期訓練時,雲林區由楊水忠負責,主要指導工作實務課程,以及加強工安觀念要求,為做好這份傳承工作,他本人努力不在話下,也竭盡所能將新手教好。實際上,楊水忠始終保有金門人純樸厚實個性,做什麼像什麼,也因此,經由區處推薦,總公司再評比,榮獲101年經濟部評鑑優秀獎,為雲林區處第一次個人獲獎紀錄。
楊水忠因為認真,小學四五年級,就被班導安排班值星,與全校總值星,國中時,也被老師選為當班長,及全校總值星。當兵時,由新訓中心被選去受士官訓,得到第三名,榮獲陸軍總司令獎狀,並在成功嶺擔任教育班長,成功嶺約一年多時間,大小事情都是班長在做,台電受訓時,也是以第三名畢業,當兵與職場都一樣,長官交代的事盡力去做,對待所屬也都如兄如弟般,到現在工作,還是擔任班長的楊水忠,始終是大夥心目中的好哥們。
台電雲林區金門籍同仁很多,初入職場時,大都為單身貴族,一人飽全家飽,金門小同鄉沒事都會聚集在一起消磨時間,結婚後,大家相繼組織家庭,有小孩要照顧,聚會次數較少,等到小孩子成長,較有默契的同事之間偶爾會相揪聚會,成員當然擴及妻小,也更加熱鬧,同仁太太有來自金門,有的定居雲林當地,這些由金門高職加入台電行列的同鄉們,經由二三十年時光,異鄉生活中互動的親友完全作極大的轉變。
如同許多金門家庭一樣,年輕人高中畢業後,都負笈台灣成家立業,楊水忠的雙親都住在金門,偶而會赴台探望他們子女,老人家出外住不習慣,不久又回到金門熟悉的家園。父母雖然會思念出外遊子,曾有所期待,但並不會強求他回到金門服務,楊水忠私下也曾想調回金門,但調動牽連的不單是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成員,而調動的問題又是如此複雜,但回想到老人家幾次因病蒞台就醫經驗,考量到金門的醫療品質,許多同仁都認為留在台灣還是比較實在。因為這樣,原鄉與異鄉,總還是有一顆顆牽動的心緊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