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偉異鄉完夢料羅灣細數兒蹤
朱俊偉父親為福建永源人,隨著部隊進駐金門,認識老家西洪的朱媽,結婚後定居桃園埔心,因為朱爸常年在部隊,為減輕朱媽帶小孩負擔,在家排行老二的朱俊偉,出生第四天,即被外婆帶到金門來,自此他的成長歲月,即洋溢著浯島艷陽色彩,成為一位標緻金門囝。
金城國小讀到五年級後,朱俊偉曾回到桃園埔心與父母同住,那時候,原本帶著朱大哥的朱媽,又為他添加四位弟弟妹妹,家裡天天都很熱鬧,也與金門寂靜生活大不相同。國小畢業後,他再度陪同阿嬤回到金門,而朱俊偉在金門相繼完成國中與高中學業後,才到台灣讀大學。
朱俊偉在金門讀書時,家中就阿公阿嬤兩人,主要同伴為學校裡的同學,金門高中畢業時,曾想過金門若有間大學,也會留在金門讀,當年,金中畢業生幾乎都如進京趕考般赴台考大學,放榜時,朱俊偉同時錄取中原大學和空軍機校,本想要到空軍機校去讀,祇是朱爸心疼這個自小難得與父母同住的小孩跑太遠,就告訴他中原大學離家較近,幹嘛不到中原大學去讀。就這樣,他與眾多來自金門的同學再度成為中原大學校友。
在中原大學就讀夜間部,金門籍校友很多,前後將近一二十個,那時候,同屆同學由上屆學長交接一間四合院,大家承租下來住在一起,機械、土木,電子等系同學都有,同學們晚上上課,白天幾乎都在工作,大都在電子公司、機械工廠上班,每個同學都很拚,每學年還會定期出去郊遊聯誼,同時也陶冶一下心情。
朱俊偉原本白天在美商RCA電子公司上班,後來,老同學翁開地介紹他到從事鎢鋼製造的泰登公司工作,由於那邊有許多熟識的同學作伴,他也就轉到泰登做,不久,老同學相繼離開,他待了三年,就跟著裡面的工程師出來,到台北另組公司打拚,並一做就做到現在。朱俊偉在原公司接觸鎢鋼計有三年時間,也僅算是初淺認識,到了台北新公司後,再看了許多相關書籍,慢慢才熟練起來。
早期,鎢鋼業者不多,訂單由年頭排到年尾,業績很好,可以說「祇要做得出來,就賣得出去」,後來,由於大陸技術一直進步,兩岸同類廠商相繼增多,競爭更加激烈,生意就不好做,開放前後差很大。實在話,朱俊偉一直懷念金門日子,大學畢業時,還曾考慮回金門住,阿嬤說您回金門幹嘛,將來,兩個老人家不在了,您在金門要住那裡?因為這樣,朱俊偉繼續堅守老本行四十年,可說最久。
朱俊偉在金門高中時,偶而會感到動作不便利,到了中原大學時,身上酸痛越加嚴重,到榮總去看病後,檢查出是僵直性脊椎炎,漸漸身體也越加佝僂,自此,開始要定期復健治療。他回想還好當初沒有去讀軍校,因為身體不允許,搞不好半路退學。也因為到中原讀書,才有機會成就今天的事業,而他在工作之餘,賢內助高妹妹成為他生活中最大支柱,誠為老天爺刻意安排來照顧他的好幫手。
今年年初,朱媽在老同學楊阿姨邀約下一起回金門走走,離開金門四十年的朱俊偉與老婆也就順便隨行返金參訪,他們回到朱媽出生的西洪,在榕園慰廬旁聆聽老人家細數昔日故事,也跑到西村朱媽曾住過的老房子,尋找幼年的蹤影,還一起拜訪位居料羅村阿祖故居,人去樓空的古厝,朱俊偉在頹廢牆角碗櫥旁看到一只瓷碗,那正是他幼年時,跟著阿嬤一起搭著軍車,由金城、山外輾轉到料羅,在阿祖家吃飯用的碗,然後,他們在料羅海濱公園沙灘上挖掘花蛤,流連忘返之際,朱俊偉再度找回金門悠閒的生活步調。
料羅灣潔白細沙,也再度讓一位八十歲老人家找到年輕時的夢想,脫下鞋,興奮赤腳踩在沙灘上的朱媽,像個小孩子似直說要回料羅買房子住,因為金門是她的家鄉。而朱俊偉在金門時,曾有同伴把他當作台灣人,後來到台灣讀大學及成家立業時,新結識的朋友則把他當金門人,那種認同感曾讓他感到很累。
幼年住在金城,現居台北,五年級生的朱俊偉,異鄉編織成家立業夢想,在離鄉四十載後再度回到金門,定居金門的同學熱烈相待,散發濃郁同窗情誼,而近接六十歲的他,如同年八十餘歲的朱媽一樣,始終把金門當作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