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邪正氣金門相傳新聞姑爺編輯佳話
正氣中華報前身,原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所創辦《無邪報》,民國38年春,隨部隊改編易名《正氣中華》報,同年9月1日復改隸第十二兵團,後隨軍南進,經寧都、會昌、廣州而台灣,並於11月22日由台遷金,25日正式復刊。
今年6月16日恰為黃埔建軍90周年誌慶,軍管時期,黃埔子弟與戰地金門發展息息相關,正氣中華報歷任社長,由首任張鳴岡起,皆為部隊優秀幹部擔任。民國40年7月1日,政治作戰學校創校於北投,41年起即設有新聞科系,而民國50年冬,第一期新聞系校友曾文偉接下正氣中華報第五任社長,並於51年10月,將報社由後浦遷至成功現址,民國52年2月,同期謝海濤接任總編輯,並與王秉權、李思炎相繼接任社長,而創下新聞系同期同學四連任社長的紀錄。
自此,復興崗新聞系校友,除了接下後續多任社長外,或任總編輯與編輯,或任軍聞社駐金特派員,都在金門留下殷勤貢獻與深刻回憶。謝海濤回顧當時由曾文偉接下社長職務,同時也接下曾社長未曾完成的任務,那就是創辦《金門日報》,經過幾度努力未果,偶然靈光一動獲得啟發,一方面向內政部辦理「正氣中華日報變更為金門日報」登記,並向國防部辦理《正氣中華日報》的軍報登記,就這樣經過這兩項登記,《金門日報》與《正氣中華日報》,就在民國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同時與世人見面,當時,一個報社每天出版發行兩份報紙,在台灣可謂首創。
民國78年8月底,新聞系20期校友蕭筧民奉命蒞金接下第十六任金門日報社社長,任職期間,戒慎恐懼,最為欣慰的就是任內引領報社邁向電腦化,同時開啟報社作業新旅程。蕭社長今(103)年受金門縣政府之邀蒞金參加活動,曾回報社與同仁敘舊,看到工作環境煥然一新,大家精益求精,頗為欣慰,觀看昔日「正氣大樓」竟改名為「新訊樓」,又感到可惜,因為前名正可彰顯歷史傳承的意涵,畢竟《金門日報》承接《正氣中華報》的戰地精神是不容忽視的歷史事實。
由曾文偉到李思炎,造就《正氣中華報》很長一段時間,由復興崗新聞系四位一期同學先後接任社長,可謂空前絕後,同時,謝海濤除了為金門日報打開知名度外,最大收穫即是結識賢慧大方的金門小姐,而李思炎在任內同時也擄獲金門小姐芳心,兩位同學先後成為金門姑爺,美滿良緣,羨煞多少後期系友老弟。另外同為一期新聞系的李明儀,曾擔任軍聞社駐金門特派員,也成為幸福金門姑爺,傳為佳話。而接任蕭筧民社長職務的白昶高,亦為8期新聞系校友,也與金門姑娘同結連理,並見證著報社解嚴前後的心路歷程。
金門解嚴後,《正氣中華報》回歸金防部政戰部體系,而《金門日報》隸屬金門縣政府,並成為海內外金門鄉親的精神糧食。回顧昔日服務金門日報社的復興崗新聞系歷屆校友,先後在金門努力耕耘,也為這塊土地付出熱誠與貢獻,儼然已成為我們親愛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