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全笑談軍旅專業領導故鄉行
五○年代出生金門古寧頭林厝,定居北台灣至今已有二十三年,胡忠全帶著家小遠離家鄉,夢中卻時常回到金門溫暖家園。
古寧頭的沙灘特別的美,海岸線豐碩的海蚵、貝殼與魚蝦,也為村民帶來美味的三餐。六兄弟中排行老五,再加上一姐姐,帶給胡忠全一個熱鬧的童年,戰地日子雖苦,成天到處跑,採芭樂、挖地瓜、吃地瓜籤的歲月實在難忘,或是到海邊撿貝殼、抓螃蟹,當晚全家打打牙祭,補充營養,在童稚的臉上也留下無限滿足。
單打雙不打躲砲彈誠然帶給每一位金門孩童深刻記憶,胡忠全回顧成長歲月中,在無數次躲砲擊日子裡,家中曾有三次中過砲彈,第一次約在五六歲時,砲彈打到家中床舖旁邊,而第二次打到天井旁廚房牆角,第三次則是打到後廳杉木,這三次讓家人都受到驚嚇,但全家平安,胡老爺直說謝天謝地。
胡忠全由國小升上國中與高中就讀時,離家相對較遠,分別改成騎腳踏車與搭乘公車上學,金門高中時讀理組,家中六兄弟,胡老爺表示允許一個去報效國家,從小看著阿兵哥長大的胡忠全,剛好對讀軍校有興趣,同時得知中正理工學院有理工相關科系可選擇,1981年,他與金中同班九位同學一起前往中正理工學院受訓,成為電機科學生。
就讀軍校時,首度離家那麼遠,當然想家,假日時多以找親戚較多,包括常去台北找阿姨,偶而則和同學聚會。寒暑假各為二週,必定返金,由金門籍學長帶隊回家。第一次寒假回金門,特別的高興,也就買了台北的特產等帶回家給家人,兩位老人家更是特別高興。而寒暑假若逢颱風天等,可在金門多留幾天,等於多賺幾天假,實在難忘。
中正理工學院時,常讓胡忠全難忘的是,高年級學長常定期召集金門籍的同學聚聚,關懷之情溢於言表,印象中電子系學長翁天堂,後來到中科院服務,每次召集學弟聚聚時,除買東西為大家解饞,偶而還為學弟復習功課。同鄉學長的關懷,讓戰地遊子在緊繃的軍校生涯中頗感溫暖。經過二年半的專業訓練,包括到通校分科教育,1983年畢業,胡忠全正式以少尉通信官科下部隊服務。
下部隊代表著有份正當職業,實則也是份非比尋常的志業,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工作時長,正是野戰部隊特性,1985年,胡忠全隨著部隊調回戰地金門,最大的福利便是可有較多時間回家探望雙親,兩年後與熱戀的盧小姐走上紅毯彼端,父母與妻子都住金門,胡忠全就這樣在金門部隊服務七年,後來,因為防區規定金門籍要內調,1992年,胡忠全奉命調回通校,同時繼續留營。
對於軍人而言,全天候都待在部隊,休假時若能看看妻兒誠為莫大鼓勵,便覺一切辛苦都值得的。由於調外島回家不方便,所以許多官兵都討厭調外島,昔日防區因少數軍官開小差,而要求全部金門籍軍官調到台灣,胡忠全認為實在不對,而當他調回台灣後,太太不希望相隔兩地,也帶著小孩子一起遷到台灣,初期暫時先租房子,後來有了積蓄再買房子,就這樣一直定居到現在。
調到台灣後,在認真工作之外,他始終把握進修機會,適時考上陸院與戰院,也相繼完成營長與指揮官職務,2009年,他利用時間到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進修,讀了兩年,2000年底剛好在上校總教官任內退伍,同時也通過論文提報,這正是他個人做好的生涯規劃,緊接著便是準備國家華語領隊與導遊證照考試,以及高爾夫裁判證,胡忠全對於有興趣的事務,便會不斷進修,現在成為國家專業領隊與導遊,也常帶團回到金門旅遊,將故鄉之美介紹給貴賓實在莫大光榮。
胡忠全廿八年軍旅生涯中,各個主官階段任內,部隊皆無重大危安事項,官兵都能平安快樂退伍是他最感安慰的事。退伍後,最棒的便是可與家人天天相處在一起,他回想起軍校時光,學校長官對於金門去的學生都特別照顧,而金門籍同學也比較打拚,不論在學校,或在部隊,都滿努力的,若在部隊碰到金門籍子弟,胡忠全也會本著照顧小老弟的心態,盡力去關懷。
胡忠全因兵科與職缺因素,想要調回金門服務的機會比較少,對於雙親總是深感抱歉,而父母也都能體諒,有空就來台灣住住。當然,他有空也常帶著妻兒回金門探望老人家,而自懂事就發現穿軍服的爸爸難得回家,祇在媽媽陪伴下長大的兒子堅決不考軍校,胡忠全也尊重兒女的決定,懂事的年輕人深諳用功之道,讓胡忠全感到非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