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揚懷想從軍樂含飴弄孫思親恩
38年次,老家賢厝,目前定居台中的顏揚,是個金門農家子弟走上從軍報國行列的典型例子,同樣是投效軍旅,每個人的發展因緣各自不同,因為長官的關懷,讓他人生多個轉折,自此定居中台灣,成為天天懷想原鄉的一員。
戰地金門,軍民一家,各個角落常可看到成群阿兵哥,第三士校設立後,不僅各個村里幹部負有宣導青年從軍任務,金門各初中、高中學校老師也常鼓勵學生從軍報國。顏揚當初就讀金城初中第一屆,在學校老師宣導下,已聽聞報考第三士校的訊息,當時有位父親當副村長的同班同學丘金成向他提議,兩人一起去考第三士校,在考量到家中務農,經濟不是很寬裕,五兄弟中排行老二的顏揚,經思考幾天後,就與丘金成加入從軍報國行列,成為第三士校第二期學生。
由於報到時,根本還沒畢業,報到當天,顏揚就像平日上學一般,離開家裡到學校,一群十五、六歲的學生,再由學校統一帶往第三士校報到,顏揚因怕雙親不捨,完全沒有跟家裡說,而雙親直到當晚未見寶貝放學回家才知道兒子的決定。當初顏揚除考量家中生活環境外,同時也想到當自衛隊滿漫長的,所以,就走上軍校這路線,而在他就讀軍校後,由於軍中有眷糧,每年定期發放眷糧時,鄰里都認為福利不錯,讓顏揚就像源頭一樣,同村更多後期學弟相繼走上從軍這途。
顏揚考進第三士校第二期,在金門待了一週,準備搭登陸艇到台灣受訓,學校通知家屬到碼頭歡送,父母也來碼頭見面,看到同期那麼多同學一起受訓也較放心。搭船直抵高雄後再轉往台南隆田第八訓練中心報到,接受為期半年的訓練,訓練雖然嚴格,這些個子小小,戰地來的小孩並不喊苦,祇是都會想家,受訓期間,欠缺電話聯繫,晚上不約而同的想起金門的爸爸媽媽。
半年後回到金門,在士校接受基本課程,一年後畢業,顏揚先留在學校當半年教育班長,帶領三期學弟,1967年底,後來分發陸軍69師,前往東堡溝連報到,顏揚擔任通信士,常在半夜背著無線電隨同連長外出查哨,江蘇籍徐連長常鼓勵他說年紀還輕,應要多多進修,晚上還安排預官排長為他們隨營補習,準備報考陸軍官校專修班,1968年5月,陸軍官校專修十九期錄取通知一到,顏揚與20多位獲錄取的金門士校同學即前往高雄報到。
顏揚等前往陸軍官校報到時,原本前期專修班學長受訓二年,當期改為受訓一年,服務六年,他先後在陸軍官校與通信兵學校受完訓,畢業即分發警總單位,前往台中四總隊當通信官,並隨著職務調動,或守海防,或管監獄,最遠單位是到綠島當隊長,由於當時規定軍官要滿26歲才可以結婚,1975年晉升上尉那年,同時也娶個卓蘭姑娘成家,當中相繼歷練分隊長、後勤官、作戰官與中隊長等職務,就這樣在警總部隊整整服務二十年整,並於1989年5月正式退伍。
顏揚退伍時,先到民間建設公司上班,1995年12月即參加考試,並到行政院退輔會榮民計程車中心服務,主要協助關於交通事故諮詢與處理,伴隨著老單位從無到有的成長,初期老是踢到鐵板經驗讓他記憶猶新,而透過用心學習,相關法令都摸熟透,也讓專業學能更加精進,而他則抱著為人服務精神提供專業與熱忱。由於三位兒女皆已成家立業,讓他晉升爺字輩身分,為了照顧內孫外孫,2013年3月提早退休,專職在家含飴弄孫,其樂無窮。
顏揚十六歲即離開家裡,自己成家後,也將父母接往台灣同住,來來回回五六趟,完全看父母想住那就住那,後來因顏大哥與顏爸相繼離開,五年前,顏揚再度將媽媽接到台中住,由於老人家年紀大,不小心跌倒,經過復健,目前回金門安養,顏揚一有空就回金門去探望老人家,並希望她能一直健健康康。而身為一個小市民,常年受到國家栽培與照顧,他也不忘回饋社會,平時與太太樂當志工,或參與社區守望相助隊,有時也發揮專業助人。
八零年代,台中市金門同鄉會草創初期,也是創始會員的顏揚,當初在創會理事長莊水潭理事長邀請下加入同鄉會行列,也見證到中台灣金門鄉情凝聚的萌發。而多年前,在失聯一段時間後再度與大家聯繫,感到非常高興,他表示出外靠朋友,金門鄉親離鄉背井到台灣,靠的就是同鄉會,他非常感謝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的照顧,讓大家在異鄉常能感受到原鄉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