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金生孝親成家深情體會父母心
九三砲戰前一年出生金門的虞金生,金城國中畢業後,即赴台升學,進而定居台中,湖南籍的父親與金門籍的母親結識後共組家庭,是許多浯島鄉親軍管時的典型模式,而他在高工畢業後也走上從軍一途,又因緣際會與家人加入金門同鄉會這大家庭,異鄉也能重溫原鄉濃烈的鄉誼。
1949年,老家湖南汩羅的虞振湘隨軍來到金門,古寧頭大戰結束後,因公受傷申請退伍,那時候,由於部隊進駐金寧鄉后沙村,虞振湘與軍官同仁都和虞金生外公熟識,老人家沒多久即屬意將女兒許給虞振湘,他即成為萬中選一的準女婿。虞爸爸退伍後,即到地方法院上班,當時,金城戲院正要籌建,軍管時期,相關手續似乎碰到瓶頸,有人建議去找與防區長官熟識的虞爸爸,戲院竣工起用時,司令官還指示給虞爸爸安排職務,就擔任經理一職,後來,又調到金門酒廠服務。
金城國中畢業前夕,虞金生已偷偷報名第三士校,當全體新生集中操場準備分配連隊,部隊長點到虞金生名字,就在他舉手答「有」時,虞爸爸也及時趕來,從後面抓著他的衣領帶回家去,老人家強調「要當兵,就要去讀軍校,不要讀士校。」就這樣,三年後,他在台中高工畢業後,也逕自報考陸軍官校專修班33期,當收到學校寄發通知單時,虞爸爸得知寶貝兒子從軍訊息,可謂心滿意足,若有機會奉命運送高粱酒到台灣,一下高雄碼頭,常會直奔鳳山看看兒子,同時也帶點拌手禮見見學校長官。
陸軍官校受訓生活雖苦,為期一年的訓練急速而過,63年畢業時,虞金生分發警備總部,先是調到台南海防單位,二年後再調綠島管理一清人員,續而調台中豐原團管區。而職務調動,大都是依個人工作績效與職缺等因素而定,而脾氣好的虞金生,有升官也好,沒升官也好,他總是面帶笑容,認真把工作做好。當時專修班畢業得服役四年,並可視狀況留營,四年一到,他又簽留營十年,其後又二年簽留營一次,總計簽到廿年退伍。
虞金生獨自赴台讀高工不久,全家人也都遷到台中,僅有虞爸爸留在金門工作,常利用到台灣出差機會與家人團聚。正當他在步校受訓時,虞爸爸還帶著家住榜林的表妹許麗芳來探班,就這樣兩位年輕人開始交往,並於1976年6月結婚,休完婚假,虞金生恰好調到綠島服務,新婚之後,丈夫常常調東調西,每個月難得見老公一次面,獨自感受扶養兒女的難忘經驗。雖然虞金生二弟虞金榜受到大哥影響也考上陸軍官校專科三期,但許麗芳卻是不喜歡自己兒子從軍去,兒子在警總服兵役時,長官要推薦他去讀陸軍官校,因沒啥意願就按時退伍。
虞金生回想軍校剛畢業時,那時六零年代,海防單位老芋仔特別多,每個單位都可見老上士、老士官長,反而沒什麼兵。而除了海防與職訓隊等單位外,團管區等單位都是上下班,對於眷屬而言也是一大福利,後來也有預官與阿兵哥申請留營,受完訓再回原單位服務。同樣是讀軍校,虞金榜服務滿十年即退伍,不像大哥虞金生繼續留營服務滿二十年吃到終身俸。
虞金生與二弟就讀軍校到下部隊,兩人除了留下少數零用錢外,每個月薪水都拿給母親作為家用,而婚後定居台中水湳等地,而二個弟弟與妹妹婚後同樣住在附近,彼此相互照顧,定期全家團圓聚會。退伍時,妹妹與三弟在台中開鐵板燒,他就過去幫忙,後來,夫妻兩個也都投入自己做,鐵板燒外,還加附牛排、羊排…等多元餐點,以牛排中式化模式經營,由1994年春做到2013年8月,便因當地土地重劃而結束生意。
就在做鐵板燒之時,2009年,虞金榜因參與投資證券行,也邀虞金生加入,並請他擔任監察人,定期參與股東會議,如今,兒女都已長大成人,兒子也在該證券行業務部門當經理,生活與工作常常相互關照。孝順的虞金生,談到母親老是思念在金門的二位姐姐與弟弟,數次陪同母親回到后沙老家走走,也探望幾位親人,虞爸爸生前也是極其思念大陸老家,虞金生等兄弟也相揪陪同老人家回到湖南汩羅探望族親,出錢纂修族譜,二年後再度將祖先與族譜請回台灣來。
虞金生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因都住得很近,每天都會聚會,台中市金門同鄉會創會時,家中母親與兄弟姐妹即已入會,早期因軍職關係,不便擔任幹部職務,但同鄉事務開會或策辦活動時,都盡量支援與協助,盡一份鄉親力量,就連內弟許績宗也拉進來幫忙。出生金門的虞金生,如同父母一樣,對於故鄉湖南與金門總是念念不忘,談到金門同鄉與同學,虞金生總是開懷暢談,滿帶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