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夢迴浯洲 千禧世代的鄉愁

發布日期:
作者: 蔣榮玉。
點閱率:5,595
字型大小:

旅台25個金門同鄉會多年來凝聚浯鄉子弟情誼,推動原鄉公共事務,進一步於2017年3月27日成立「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服務旅台40萬鄉親。總會理事長李台山為旅台金一代,為延續同鄉會承先啟後、凝聚鄉親功能,使年輕一輩金門鄉親不忘本,進而認識原鄉、服務原鄉,於2017年4月30日成立「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以下簡稱「金青團」)。金青團主要參與金門在台活動、海外交流、聯誼暨認識原鄉活動,第一屆團員約130人,成員多為旅台金二代或金三代,年齡18-40歲。
金青團:一起回金門!
  不同世代歷經不同的時代背景,對於原鄉金門有不同的記憶,而金門在不同世代與族群心中的份量也不盡相同。金青團副團長黃冠瑜及秘書李之浩在高中時期就已經參與不少同鄉會活動,有趣的是,他們加入金青團的原因之一都包含「我爸叫我來的」。
早年金門人離鄉背井的原因不外謀生、就學或婚嫁,父祖輩口中的烽火歲月、艱困記憶對旅台金二代或金三代來說,有些遙遠,除了逢年過節回鄉祭祖、寒暑假短暫停留,金門的未來可曾納入他們的人生規劃中?黃冠瑜說:「有的,第一屆金青團團長周瑋婷提出『一起回金門』這個訴求打動了團員們的心,尤其團員們都有各自的金門背景與情懷,入團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認識原鄉、服務原鄉,以我個人來說,我曾拿過同鄉會獎學金,受惠於同鄉會及金門鄉親,更覺得自己應該為金門及鄉親多做一點事。金青團團員們都認同:一個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遠、走得久,我們希望以團隊的力量為金門及鄉親們服務。」
「金門人」有排他性?!身分證非W開頭……
目前於台灣大學就讀的黃冠瑜是政治系國際關係組三年級生,85年次的他雙親皆為旅台金二代,父親黃木安來自西園,是中華民國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理事,母親來自浯坑。為求生活溫飽,黃木安與妻子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從金門到台灣打拚,「小時候聽爺爺、奶奶還有爸媽說起在金門的生活,心中對『金門人』的印象是刻苦、務實,這樣的特質在我家人身上也看得到,也深深影響了我的為人處事。」黃冠瑜說。因此,在他心中,即便從小生活在台灣,對於金門的認同感與好感度不曾稍減,也深以自己是「金門人」為傲,不過,一趟「金門學車之旅」卻讓他感受到金門人的排他性。
黃冠瑜回憶:「那時為了學開車住在金門一個月,我發現,要融入當地的最好方式就是說閩南語,而且要有在地人的『口氣』,情理法以情為重,要以情感連結為訴求才能和當地人『搏感情』,否則他們會說你不是『金門人』。」本以為自己是「血統純正」的金三代,沒想到回到金門馬上被澆冷水,「因為我的居住地在新北市,身分證開頭是F而不是金門的W,所以也會被說『不是金門人』。這些那些小事讓我體會到所謂『金門人』的排他性。」
另一方面,黃冠瑜認為,金門的發展「落後台灣三十年」,這與在地的「結構性問題」不無關係,他指出:「金門是超大宗族、大政黨、中政府、小社會,宗族的影響力異常強大,甚至凌駕於政府之上,宗族的凝聚力強大,過去發揮極佳的安定與領導作用,是助力,但也是發展阻力。不論是改變的力量或執政單位,碰到這塊鐵板就沒轍,或者因為選票考量而妥協。」
百萬大軍?數字背後的隱憂!
金門縣106年12月份人口統計資料顯示,金門總人口數為13萬7,456人。自1992年金門解嚴迄今,金門設籍人口數從4萬4千人增加至近14萬人,20餘年間人口數增加達3倍之多,但金門人口持續出現淨成長的關鍵在於外來人口入籍金門,而「設籍人口數」並不等同於「常住人口數」,「實際上,金門的常住人口數大約6萬人,旅台金門人數約40萬人,旅居海外的金門人數約60-70萬人,所以『金門人』人數最少有100萬人,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黃冠瑜說。但這些數字也顯示:金門的幽靈人口與外移人口數也很驚人!
  早年金門生活環境艱難,謀生不易,導致大量金門人離鄉背井,時至今日,金門早已不復見烽煙戰火,因為「小三通」、「金門大學」、「金門大橋」等政策與建設的推動以及優渥的福利政策,金門甚至吸引不少外來入籍人口,但為何移居在外的百萬金門人不選擇落葉歸根,回鄉發展?對此,畢業於輔大宗教學系的金二代李之浩提出不同面向的觀察。
金門只適合養老?
  83年次的李之浩,父親是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暨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小徑人,母親是瓊林人,除了從小自父母口中聽到「金門故事」,逢年過節回金門祭祖,李之浩在金門還有許多親友,他也曾自願到小金門服役三個月。李之浩透露,他的父親在病床上告訴他想成立青年團的想法,除了傳承與父命,他也有「身為金門人,想為金門人服務」的想法,但被問及「會不會考慮回金門工作或發展」,他坦言:「暫時不考慮。金門是個純樸的地方,也是個適合養老的地方,但就我的觀察,缺點是就業機會少、人口少、交通不便而且發展有限、資源不足,我認識的年輕人會選擇留在金門發展,多半是因為想到縣政府之類的公家單位上班,生活安逸、收入穩定而且吃住不缺,金門福利又好,所以他們選擇待在舒適圈,但長此以往,年輕人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弱,這樣的生活方式與工作環境也不適合我。」
不過,他也不把話說死,對買賣、物流與商管極感興趣的他看好金門的兩大「商機」:銀髮族產業與旅遊業,「我不會說自己一定不會回金門發展,我的父母或我自己都認為退休後可以回金門養老,但因為父母的事業與重心都在台灣本島,所以暫時不會考慮回金門發展,至於我,如果事業發展與金廈小三通、觀光或銀髮產業有關,我也可能回到金門工作。金門缺乏好的投資與整合規劃,以觀光產業來說,金門沒有『陸客減少』的問題,如果可以串聯金門既有的戰地特色、特產加上閩式風情,搭配完善的交通、住宿等配套,應該很有發展性,比方生存遊戲村等特色旅遊就是亮點之一。」
W迷思V.S.李斯《諫逐客書》
有別於李之浩以商業思維找尋金門的發展機會,黃冠瑜則提出政治思維:「過去兩岸分治,金門人在動盪的年代奉獻血汗與淚水,堪比『兩岸的猶太人』。金門發展的契機是-讓金門成為兩岸的和平溝通橋樑,拋開統獨議題,結合廈門共同發展金門,兩岸交流互惠、合作雙贏。金門的自籌財源收入為六都外縣市最高而且零負債,但金酒營利呈下降趨勢,當金雞母不再下金蛋,金門會如何發展?此外,許多金門學子赴台進修後不願返鄉貢獻,或者台灣本島至金門工作、求學的人不願意留下來發展,為什麼?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雖然近幾年金門補足基礎建設,但許多建設缺乏整合,非常可惜。」今年寒假,他已經以實際行動將戶籍遷回金門,展現為原鄉打拚的決心。
  對於在地金門人的「W迷思」,黃冠瑜引用李斯寫給秦王贏政的《諫逐客書》,強調秦王下令驅逐所有非秦國客卿的不智,「有容乃大」才是富強之道。
金門在外的百萬大軍若有10%年輕人願意回鄉發展,翻轉金門何難之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