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 金門心客家情(上) 當金門女兒碰到客家男兒

發布日期:
作者: 蔣榮玉。
點閱率:5,673

「客家人」是「處處為客處處家」的族群,千百年來自中國大陸中原地區向南遷徙,傳承與堅守「硬頸精神」,不斷遷徙中,鍛鍊出堅忍毅力,服膺勤儉持家美德,為了維護民族尊嚴,不願意做亡國奴,客家人忠勇保鄉、崇尚正義的故事傳為美談,這種忠義合群的傳統客家精神在僑居外地的客家人身上展露無遺,這樣的族群特性與金門戰地兒女精神頗有相通之處。當金門女兒吳寶秀碰到客家男兒黃昌仁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姻緣天注定之一:金門女兒結緣客家男兒
52年次的吳寶秀是金門金城鎮人,5歲喪父,家中手足11人,5女6男,排行第10,寡母靠種田、養豬、養雞拉拔孩子長大,從小就得幫忙農務,她回憶童年生活:「因為家裡孩子多,年齡差距大,我等於是哥哥姊姊帶大的。高中畢業後我和另一位同學被保送到台灣屏東農專農藝系就讀,因為保送,學費比較省,加上二哥、三哥和三姊已經在台灣,所以我在台灣時有哥哥姊姊們照顧。因為家境不好,我總是希望結束學業後可以早點工作。」
屏東農專畢業後吳寶秀回到金門,本想在金門就業,比方在學校教書或當個穩定的公務員,但是苦等一年都找不到比較好的工作機會,所以決定到台灣發展。她在一所幼稚園任教2年,因為三哥三嫂是軍人,服務單位在台北,進而認識三哥最信任的同事,49年次的黃昌仁,竹東客家人,民國77年婚後便搬到竹東居住。「嫁給客家人對我來說沒什麼不習慣的。我公公是四川人,比較大男人主義,一板一眼,婆婆是竹東客家人,比較沒有脾氣,不多話也不嘮叨。一開始,她知道我聽不懂客家話,會刻意用國語跟我溝通,當然現在我已經完全聽得懂客家話了,也會講幾句。」吳寶秀說。
長期生活在客家庄,吳寶秀眼中的客家人是:很勤奮,很節儉,她笑說:「我覺得人跟人相處是靠緣分,我沒有適應問題,像我就很喜歡吃鹹的客家湯圓,唯一不習慣的是甜的四神湯,配料一樣但甜鹹不同,但後來也習慣了,我現在也會做客家小炒。」
共同成長 生活有交集
黃昌仁當兵10年後退伍,後來在法律事務所擔任主任。吳寶秀婚後則在園區工作了4年,為了專心帶二個孩子所以辭掉工作,搬到新竹,從事不動產仲介工作約15-16年後退休。對於客家籍的先生,吳寶秀總說:「我先生幫助我很大,他也因為我的關係成為新竹金門同鄉會會員。我很感謝他帶我進扶輪社,讓我成長很多。我是很安靜不多話的人,比較沒有自信,後來在社團中學習成長,懂得安排生活,我會參加讀書會,也交了很多朋友,我還會演奏葫蘆絲樂器,有時候我們夫妻倆會一起在公益活動中表演,我也參加同鄉會,目前是新竹金門同鄉會監事。加入同鄉會後我才知道,原來新竹有這麼多金門人,感覺很有親切感。我們現在也在新竹銀髮族協會當志工,生活很充實。」
民國89年加入扶輪社的吳寶秀除了會園藝、樂器表演,日語也一級棒,這得歸功日本姊妹社交流活動,聊到自己日文精進的過程,她說:「我之前在學校學過基礎日文,後來參加交流活動認識一對日本夫妻,他們寫很多信給我,為了看懂信,我開始一對一學了兩年日文,日語能力急速進步,未來希望考N1,有助日文翻譯與主持工作。」
百玩不厭 金門團說走就走
婚後,吳寶秀只能逢年過節回金門探視母親,「我母親民國93年前後過世,我很遺憾沒辦法全心照顧她,那時不只在台灣有工作,還要照顧小孩,那時票也很難買,常要拿手機搶票。」道出遠嫁外地女兒們的無奈心情。如今,一對兒女年齡不到30歲,都有自己的生活,無須擔心,生活充實而忙碌的吳寶秀自我調侃:「我要學著不囉嗦,把先生照顧好就好。」
她每年都會回金門,帶孩子或同學、朋友一起去,也充當導遊。她笑說:「我會帶屏東農專同學、早餐會婆婆媽媽們併成一團回金門玩,去年我們東區扶輪社也曾一起回去,前年我先生交大EMBA的同學也組團到金門。我先生對金門比我還熟,哪裡有好吃好玩的他都知道,他喜歡吃金門的蚵仔麵線及廣東粥,就算住在飯店裡,他還是會特地去買金門壽記廣東粥,讓大家品嚐道地金門美食。」
金門充滿兒時回憶,吳寶秀最懷念金門的沙灘,「我大姊住水頭,她常帶我們去抓鱟(夫妻魚)、沙螺,我們會撿一大袋沙螺,把尾巴剁掉,炒辣椒、蒜頭當零嘴吃。后湖也很漂亮,有戰車、美景,這幾年我常帶朋友去玩,是必玩景點。」
吳寶秀非常喜歡金門寧謐的質樸韻味,希望可以一直保有這項特色,「金門發展滿快的,不過我比較喜歡以前的建築,現在的建設太快也太現代化了,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像民族文化村這樣的建築,純粹保留原來風貌。我希望金門保持純樸特色,如果為了賺很多錢而破壞了純樸原貌、海岸景觀、傳統屋舍樣貌或美食特色,非常可惜。其實也有很多人不喜歡熱鬧而喜歡寧靜的感覺,我倒覺得這樣的金門很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