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 培養閱讀力 一起聽水果老師說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蔣榮玉。
點閱率:3,488

新北市萬板圖書館有一位常駐故事志工許梓恬,為0歲至國中學生說故事長達13年,她同時是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親職小團體帶領人、國語日報樹藝講師,也是故事志工培訓講師。長期浸淫親子閱讀領域,許梓恬生動活潑的說故事風格、親和力十足的人際魅力,為她贏得許多掌聲。事實上,這位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愛的「專業說書人」是位金門姑娘,一腳踩進說故事領域自己也始料未及。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57年次的許梓恬出生金寧鄉后湖村,家中兄弟姊妹多達12人,排行老四。當年,因為許父31歲才娶了20歲的少妻,連生三位千金後決定領養兄弟的一名兒子,所以許家12名孩子中,有一名其實是許梓恬的堂哥。接下來,許氏夫婦還是一連生了二個女娃,直到第6胎才拚出男娃,喜的是男娃「招弟」,後面又陸續蹦出三個弟弟,不想許母47歲那年又懷了孕,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所以許家計有7女5男,老大跟老么年齡相差23歲。許梓恬回憶:「爸爸原本在金寧中小學當工友,在我金門高職畢業那年退休,媽媽則是家管,主要在家照顧小孩,家裡的農事都由媽媽及孩子們負責,因為家境不好,我們幾乎沒有寒暑假,都要幫忙下田耕作,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幫忙到高職畢業。」
那個年代,金門只有金門高中或金門高職,想繼續升學就得到台灣念,要不就選擇在金門或台灣就業。因為姊姊很早就到台灣工作,許梓恬選擇到台灣發展。來台後她先住在板橋姊姊家,每天通勤到新莊鞋廠工作,第二年才考上德明商專財政稅務系。
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來台第一年,許梓恬有些難以適應,她說:「剛到台灣有點不習慣,主要是文化上的差異,金門雖然不大,但居民都很純樸,互動熱絡,而且金門到處都是綠樹、草地,台灣工廠林立,而且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感覺比較遠,互動跟金門不同,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時覺得有點幻滅。以前我們對台灣的印象都是從電視上來的,都說台灣是『福爾摩沙』,應該很漂亮、優雅,但是我看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燈紅酒綠,而且到處有人丟垃圾,金門卻乾淨多了,當然,現在的新北市進步很多。」
進入德明商專後,許梓恬因為「金門口音」遭同學取笑,她笑說:「同學說我講話怎麼怪怪的?那是因為我在賢庵國小的國文老師是私塾,注音符號沒有那麼標準,導致我們的咬字也不太標準。」德明商專畢業後,許梓恬在貿易公司待了10年,直到婚後生下老大才離開。
許梓恬的另一半林漢堂是烈嶼東林村人,56年次,手足7人,因為謀生不易,國一時就舉家遷台,比許梓恬更早到台灣生活。說起自己的姻緣,還是只能說姻緣天注定:「我先生是我妹婿的同學,我們是民國83年認識,84年結婚,那年我都28歲了。當年我媽媽比較擔心我嫁不出去,加上我年輕時有點胖胖的,幾個妹妹都比我早結婚,所以爸爸媽媽很擔心我,後來認識我先生,沒想到婆婆還是媽媽小時候的玩伴,而且對我很好。」
專職家庭主婦 全心陪伴孩子長大
婚後,許梓恬入住位於桃園內壢的夫家,當時林漢堂開了間通訊行,二年後一家人搬到板橋,經營紙類公司,夫妻倆生養了三個孩子。許梓恬重視陪伴孩子也重視親子教育,所以,生了老二後她就成為專職家庭主婦,陪伴孩子成長。她是個好學的人,不只帶孩子們參加活動,也自學英文。大兒子上小學後她加入學校的志工媽媽,回憶這段歷程,她說:「那時我仍在不斷學習中,我會帶著襁褓中的老三一起去上課進修,因此接觸到說故事志工,後來也有學校老師請我代課,成為兼職代課老師,修完國立空中大學幼教系課程後,我成為正式的代課老師。」
此後,許梓恬大半時間都是擔任講師或志工,13年間擔任許多學校、圖書館讀書會及親職教育帶領人,累積說故事實力。「我覺得有能力服務別人是很快樂的事,也從中學習到很多。我很感謝我先生,除了把孩子顧好,他不要求我一定要做什麼,我想做什麼就讓我放手去做。」隨著說故事經驗的累積,越來越多人看到許梓恬這方面的能力,所以邀約不斷。除了擔任說故事老師及親子志工,她也熱心協助金門同鄉會會務,她同時身兼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教學組長、珠浦許氏宗親會常務監事等職,今年三月也高票當選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
專業說書人 致力推廣閱讀力
成為專業說書人後,許梓恬收穫滿滿,提起自己的改變,她說:「我以前不是善於言詞的人,我們鄉下小孩備受壓抑也比較沒有自信,說故事的過程讓我學習到表達能力與人際互動,尤其是說故事的技巧。後來我帶親子閱讀之外,還會教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嬤如何說故事,一點一滴提升我的自信與對談能力,也增加我的閱讀量。記得小時候如果看課外書,會被爸爸沒收或燒掉,但我發現閱讀對孩子學習是有幫助的,而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我也會與孩子們分享,他們會因為我的帶動而主動找書看,無形中增加閱讀量,至於家長也會因此更明白該找哪類書籍給孩子閱讀。」之後幾年,許梓恬「水果老師」的名號越來越響。
對於「水果老師」名號,許梓恬笑說:「因為孩子們小的時候很喜歡看《水果奶奶》,也參加很多趙自強(水果奶奶)創辦的《如果兒童劇團》舉辦的活動,所以我希望自己能跟水果奶奶一樣,帶給孩子歡樂及充滿故事的童年。」她建議想要從事說故事媽媽或老師的人一定要喜歡小孩,「只要願意就可以做到,興趣與熱情是可以培養的,但對人有興趣、願意接觸人很重要,另外就是,要放得開,說故事很怕放不開或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比方有些新手故事媽媽可能被孩子挑戰或挑剔,讓她們很受傷,不敢繼續講,其實這是正常的,越是高年級學生挑戰越大。又比方有孩子會說不想聽今天這個故事,有人就講不下去了,但我會說『今天先以我這本為主。』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挑戰或唱反調就失去自信。」
回金門說故事!
除了台灣本島,近年來許梓恬也回到金門說故事或帶親子講座,每個月至少回去1-2次,有時也參加移民署跟文化局舉辦的親子閱讀活動,已經將工作觸角延伸至金門。對於回金發展,她挺積極:「未來我希望回金門發展,也可以當志工或推廣說故事,其他時間可以在家種田,我先生現在從事系統科技與辦公設備相關業務,要回去發展也應該有機會。至於三個孩子也都很喜歡金門的環境,老大是金門大學大四生,念建築系,學的是古建築的維護與保留,畢業後他想往金門發展;老二念戲劇,彈性頗大;念國二的老三也很喜歡金門,未來也許老三可以回金門念高中。」
對於金門原鄉,許梓恬挺懷念在地人情味,「我覺得金門的優點是人情,民風保守,互動溫暖,但這也是缺點,會有包袱,想做事情容易受限制,比方選舉,許多鄉親不會考慮專業能力,只要同姓氏就好。另外,我覺得金門發展觀光是很好的點,像戰地風情、古蹟建築都很好 但是沒有做太好的推廣或宣傳,以致遊客來一次就不會想去第二次。建議可以規畫主題式觀光,營造舒活放鬆的度假氛圍,比方后湖濱海公園可以規劃成休憩地點,可以做日光浴,還有蛤蠣可以吃。」此外,許梓恬也憂心金門在地人「不願意改變」的心態:「像我家鄉的弟弟妹妹,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不需要開發或進步,影響生活品質,讓孩子受外界影響等等,他們不喜歡改變,我卻覺得可以適度開發規劃、突顯文化特質,但是發展不是為了開發而開發,要全盤考量,還是需要有人願意出來居間協調或牽成才行。」

回頁首